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寒食節的習俗 古時候寒食節的民俗

資訊1.05W

導語:寒食節流傳到今天,只有山西少數地區有慶祝寒食節的習俗了,寒食節的習俗大多都在歷史中被掩蓋了。今天我們所搜史料將古時候寒食節的民俗翻出來,與諸君共賞。寒食節習俗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掃墓,在隋唐年間稱爲寒食展墓。除了掃墓還有寒食節雞蛋也是重要的寒食節象徵。

寒食節的習俗 古時候寒食節的民俗

寒食節的習俗 古時候寒食節的民俗

寒食節掃墓

寒食展墓

今天的清明節掃墓,隋唐五代時期稱寒食展墓。其過程大致是,寒食節這一天,一家人或一族人一同到先祖墳地,致祭、除草、添土、掛紙錢。因這項活動與幹家萬戶的生老死葬休慼相關,因而在民間尤爲看重。 寒食展墓之俗因其魂系祖脈,根連骨肉,今天依然爲四海同祭,九原焚帛,生者展孝,鬼神享食,真可謂天下第一祭日。如今,遍佈世界各地的中華海外僑屬每逢清明祭掃,不遠萬里,扶老攜幼,絡繹於各地口岸。展墓之俗有人稱之爲“聚國魂”,寒食清明節國人慎終追遠,思親展孝,其紐帶與召喚功用可見一斑。

寒食節煮蛋鬥蛋

寒食、清明合二爲一後,人們也習慣在清明這天吃寒食。由於不能動煙火,人們便在這一天吃煮雞蛋,說是吃了煮雞蛋,一年就不長疙瘩。有些地方,如山東萊蕪,清明這天的雞蛋要和柳條同煮,據說這樣有利於眼睛。而魯西南習慣吃用柳枝煮的帶血的“頭生子雞蛋”,說能治好癆病和哮喘病。許多地方吃冷飯,如冷餑餑、冷高粱米飯、麥仁或玉米仁稀飯等,老百姓認爲如果不吃,便會招致雹災。在臨沂一帶,人們在幾天前就要做好年糕、煎餅、豆腐等,以便在寒食這天不生火也能有東西吃。當然,也有不忌冷食的,如山東諸城一帶早飯是單餅卷雞蛋,午飯則吃水餃,晚飯更是全家團聚喝團圓酒。

寒食節的習俗 古時候寒食節的民俗 第2張

寒食節習俗

蛋在清明食俗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些雞蛋都是昨夜或天亮之前煮好的,分給孩子們的雞蛋都要染上各種顏色,主要有紅、綠與紫三種顏色。紅、綠是用洋紅、洋綠染料染的,紫色是用燒開的高粱殼水染的。以前,農村生活水平低,通常每個孩子能夠分到的雞蛋沒有幾個。於是分到雞蛋的數量及蛋的顏色,就成爲孩子們在一塊攀比的主題。清明這天,在許多地方還盛行鬥蛋。鬥蛋是一項古老的節日習俗,據說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存在了,如今在山東的一些地區仍有保留。寒食這天,孩子們把分到的雞蛋拿到大街上,找同齡的小夥伴,互相以蛋的尖端相碰撞,破碎的一方就算輸了。然後換另一個人鬥,以能多次取勝者爲榮。

除鬥雞蛋外,還有鬥鴨蛋、鵝蛋的。有些兒童爲能在鬥蛋中取得勝利,清明前幾天,就先用泥土或石灰做成雞蛋或鵝蛋的模樣,然後在清明這天染上顏色,看起來就如同一個真的雞蛋一樣,如此便能在鬥蛋中立於不敗之地。只是時間久了,很多兒童都會想到這一招,於是也就很難分出勝負了。

 子推燕

山東膠東地區則有在清明這天蒸麪燕的習俗。面燕,古代稱爲“子推燕”,據說就是爲紀念介之推而做的。棲霞的面燕,古樸自然;萊州的面燕,則精巧多樣,每個面燕都繪有五彩斑斕的彩畫,口中銜一小塊紅布條,使整個燕子顯得栩栩如生。人們往往以製作面燕水平的高低來作爲評價一個婦女巧拙的標準。在榮成,清明這天各地都有捏面燕的習俗,是婦女們大顯身手的好時機,而對孩子們來說,清明更是個求之不得的節日。過去,由於一年之中吃白麪的機會很少,而清明這天不但可以吃白麪餑餑,而且母親們還會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小鬥兒。

寒食節的習俗 古時候寒食節的民俗 第3張

寒食節美食

中午飯後,母親開始給孩子們分面燕,先在每個小鬥裏放進一隻大燕子,俗語叫“老母子”,然後再放進同等數量的小燕兒。這些小鬥都歸孩子們自己所有,自己保管,願意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大人們從不干涉。有許多人家把面燕穿起來,綴上五色布條吊在頂棚上,作爲裝飾品。風一吹,燕子晃動,就好像真要飛起來一樣。

巧巧飯

有些地方,姑娘們在清明這天要做“巧巧飯”,由於斷火的緣故,巧巧飯不能在家裏,只能在村外做。姑娘們自由組合,三個一夥、五個一組地一起做。大家帶好湊起來的掛麪、雞蛋、米麪等以及相關炊具來到村外,有的拾柴,有的壘竈,然後便開始做巧巧飯。做好以後往鍋裏扔一些用高粱秸等做成的女工用品,然後開始就餐。據說誰要是能吃到女工用品,誰就會心靈手巧。做飯的地點一般會選在小河邊,以便於取水,因此這一習俗又被稱爲“做河飯”。山東沂水的姑娘們則有把二月二攢來的豆子做豆腐的習慣,並把做成的豆腐擡到街上請大家吃。

 飯牛

清明這天還有一種特殊的食俗,那就是給牲畜餵飯。煮上一鍋小米乾飯讓耕牛飽餐一頓,以犒賞它一年來的辛勞,稱之爲“飯牛”,有“打千罵萬,清明一飯”之諺。有的地方則是用小米稀飯,還有的用菠菜湯或者高粱米飯,有“打一千,罵一萬,熬到清明喝稀飯”和“打一千,罵一萬,清明節下吃乾飯”等諺語。還有的地方清明這天不僅給牛,而且還給馬、驢、騾子等大牲畜餵飯,每頭一個玉米麪餅子,這被稱做“打一千,罵一萬,清明節,管頓飯”。在這一天,所有的大牲畜都不能役使,更不能打罵,表現出人們對於耕牛等大牲畜的愛護與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