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生活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端午節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生活2.02W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端午節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端午節習俗

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糉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節名字的由來

端午,從字面的意思看,“端”字的本義是“正”,也有“初”的意思。“午”是十二地支之一,由於“五”與“午”同音,因此在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就被叫做端午。五月五日這一天也就叫做“端午節”了。又因爲“午月”和“午日”兩個“午”字重複,所以又叫“重午”。古人常把“午時”當作“陽辰”,所以端午又叫做“端陽”。到了唐代,因爲唐玄宗出生在八月五日,宋璟爲討好皇帝,避諱“五”字,將端五正式改爲“端午”。這個就是端午節名字的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