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節日習俗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春節北方有哪些風俗

導讀: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我國因爲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的過年習俗也是各不相同的,南北方的春節習俗更是有着非常大的差異,那麼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春節北方有哪些風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春節北方有哪些風俗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1、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北方人吃麪食,主要是饅頭,過年期間要一次性蒸出十幾天吃的饅頭、包子、糖角來,所以這一次的發麪特別關鍵。這發麪是個技術活兒,各家主婦們都特別重視,因爲過年親戚來了是要吃的。

2、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過年,主食就是白麪饃饃,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蒸饅頭是個體力活兒。蒸饅頭的時候,各家的男人們往往會上場助陣。做好的饅頭劑子要大小均勻,然後才上屜蒸。有的人家還會在饅頭上做一些圖案,或者塞個紅棗在饅頭頂上。

3、貼春聯、守歲

大年三十,北方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家的門兩旁貼上寓意吉祥的春聯,給節日帶來喜慶之氣。北方人有守歲的習俗,一家人不睡覺等待新年的到來,有辭舊迎新之意。

4、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有喜慶的寓意。過年,家家戶戶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圖個喜慶。

5、吃餃子

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過年吃餃子,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春節北方有哪些風俗 第2張

春節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着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起源與發展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春節北方有哪些風俗 第3張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爲春正(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着新的一歲已開啓。“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爲“歲星”、“太歲”。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爲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

干支(歲)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爲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循環往復。在傳統文化中,干支與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歲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歲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