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城市文化

老龍頭的歷史傳說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爲了防禦女真族和蒙古族對邊境的搶掠和騷擾,大將軍徐達奉命修築長城,老龍頭應運而生。1565年主事孫應元建靖虜一號敵臺,1579年民族英雄戚繼光又修建了入海石城。這座海中高牆,北接靖虜一號敵臺,構成封鎖海面的制高點,南漫萬頃波濤,組成雄奇險峻的海上城堡。入海石城建築結構獨特,全部以巨型花崗岩條石砌壘,端頭部分有異型石塊,一般重達2噸~3噸。關於入海石城的傳說很多,康熙在《澄海樓》序記述:“關城堡也,直峙海滸,城根皆以鐵釜爲基,過其下者覆釜歷歷在目。

老龍頭的歷史傳說

清軍入關,建立了關內外統一的清王朝。老龍頭此時在軍事防禦上的作用有所削弱,但它仍是滿清統治者去盛京(今瀋陽)祭祖往返的必經之地。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澄海樓,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都曾“入榆關登海樓望海”,僅乾隆皇帝一人就4次憑樓觀海,並留下御書墨跡,讚頌老龍頭巍峨壯麗的大好景色。

老龍頭既是英雄志士經略的要塞,又是文人騷客觀海抒情的勝地,文學大家顧炎武、李攀龍、魏源都到此登樓觀景,賦詩聯句,留下衆多詩篇,老龍頭盛極一時。

老龍頭傳說

相傳,過去在老龍頭腳下,一個挨着一個,扣着無數的大鐵鍋。老龍頭是薊鎮總兵戚繼光奉旨修築的。它入海七丈,造起來實在太難了。

一萬五千軍工,單等海水落潮,才能搶上去修一回。可是大海無情,三天一漲潮,五天一落潮,城牆修不上尺八高,潮水一衝,磚頭石塊,七零八落,修一次,垮一回,不知修了多少天,只弄得無數生命葬身海底,戚大人也一籌莫展了。

明王朝,忠良少,奸臣多,萬曆皇上是個十足的昏君,奸黨議論胡說戚繼光修三十二關,設三千敵臺,鑄五千斤一尊的鐵炮,是勞民傷財。

皇上聽信奸黨讒言,派太監做欽差到薊鎮監軍。這位太監公公來到薊州,才知道戚繼光在山海關南海上正修“老龍頭”,立刻馬不停蹄,直奔山海關。戚繼光怒氣難消,知道限期三天是假,想借口定罪是真。個人如何都無所謂,可這一千三百座敵臺,就差老龍頭一樁心事未了。

戚大人心中悶悶不樂。忽然門簾一挑,一個老漢進了屋。這打魚老漢是跟隨戚大人的一名伙頭軍。只見老漢把秫米飯、鹹帶魚擺上八仙桌,說了聲:“大人不必煩惱,待用完飯後,我再回稟,或許對修老龍頭有用處。”第二天,傳令全軍,在退了潮的大海灘上搭鍋造飯。

只見七裏海灘,炊煙四起,火光一片。一頓飯功夫,忽然丈高巨浪,鋪天覆地涌上岸來,衆軍士一看,丟鍋棄碗,早逃得無影無蹤。過了三天三夜,大潮過去了,海上恢復了平靜。

戚大人察看城基,竟依然立在原地,心中甚覺奇怪。這時,老漢走過來,指着周圍沙灘上一個挨一個的圓東西,讓戚大人看,原來是鐵鍋扣在沙灘上。老漢說:“這鍋扣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浪打,不移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