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城市文化

韶關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

導語:韶關,簡稱“韶”,古稱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爲韶州,之後歷朝沿襲。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爲縣治。韶州得名韶關始於明清之際,在今韶關市區先後設立水陸三個稅關收稅,俗稱韶關。韶關是粵湘贛交界地區商品集散中心,粵港澳輻射內陸腹地的“黃金通道”。韶關是國家規劃發展的一級鐵路樞紐和公路運輸樞紐城市。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韶關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韶關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

說起韶關這個地名的來龍去脈,恐怕還得從秦代說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將嶺南分置爲三郡,當時的韶關爲南海郡屬地。其後,南海郡尉任囂在蓮花山(今韶關市東南郊)築城,後人稱之爲“任囂城”,這是韶關城區最早的雛形。到了西漢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以原南越國的北部(包括今曲江、始興、仁化、樂昌和乳源五縣之全部或部分)設置曲江縣(縣治在今韶關市區),取名“曲江”是因爲溱水(武江)“江流回曲”之意。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74年)在西河遇仙橋開設稅關,俗稱“西關”。到了清代的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將原來設在南雄的太平橋關南移到韶州府城東門湞水邊,仍稱“太平橋關”或“太平關”,也有人稱之爲“東關”。不久,還在韶州府城北門增設一處稅關,人們稱之爲“陸關”、“旱關”或“北關”。這裏的三處稅關再加上在英德縣(屬韶州府管轄)洸口(今英德市浛洸鎮)所設的浛洸(稅)廠,韶州府已管轄有4個納稅關口,成爲清代廣東僅次於廣州的兩大稅關之一。

由於明清時代北上南下的商賈衆多,他們都將經過韶州稱之爲“過關”。經過衆口相傳,久而久之,平民百姓們居然以稅關的稱謂“韶關”取代了“韶州”的大名。1943年,民國時代的廣東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韶關市,韶關這個地名從此得到官方的確認,一直沿用至今。

據瞭解,韶關市還是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世居少數民族爲瑤族和畲族,少數民族總人口約5.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7%。其中瑤族3.2萬人,畲族1.1萬人,主要分佈在乳源瑤族自治縣和始興縣、南雄市、曲江區、翁源縣、仁化縣、樂昌市、武江區等8個縣(市、區)的51個鄉鎮、130個行政村、376個自然村。轄有一個自治縣即乳源瑤族自治縣,一個民族鄉即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全市散居少數民族人口3.1萬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6.4%。

標籤:地名 韶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