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2021年到2022年是冷冬嗎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導語:很多人以爲只要冬天比往年冷,便是冷冬了,但實際並非如此,是否是冷冬,還需根據相應數據來判定,如果到達了所謂的冷冬標準,這纔算是真正的冷冬。就今年來說,天氣有些異常。那麼,2021年到2022年是冷冬嗎?到底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呢?一起來了解。

2021年到2022年是冷冬嗎

2021年到2022年是冷冬嗎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寒冬

不確定。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表示,今年已經出現了拉尼娜現象,還沒形成拉尼娜事件,往往拉尼娜事件出現之後,北方將受到較多的冷空氣影響。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據預測,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現極端天氣。

冷冬的標準:

參考氣象學上的冷流、冷鋒、冷空氣等概念,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寒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爲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爲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爲暖冬,否則爲冷冬。按此定義,我國自1987年至2004年連續18年冬季平均氣溫高於1961-1990年氣候平均值,即-4.7℃,故可稱連續18年發生了暖冬現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氣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兩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分別爲-4.3℃和-4.4℃均低於新的氣候平均值,就算寒冬。故按標準更科學的說法2004年是連續第4個暖冬。

某些媒體記者報道的“整個冬季的氣溫平均值偏高0.5攝氏度以上,稱寒冬”的概念是不正確的,如果按此定義,1995/1996年冬季和1999/2000年冬季,無論按新的,還是舊的氣候平均值,均達不到暖冬標準,也就不存在連續18個寒冬。

寒冬的概念具有嚴格的科學定義,是否寒冬一定要看整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是否高於常年值。所以冬季裏某一時段出現氣溫偏低(相對冰冷)時,就說是寒冬,另一時段氣溫偏低(相對寒冷)時,又說是冷冬,那就出現一個冬季既是暖冬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冷冬如何保暖?

2021年到2022年是冷冬嗎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第2張

冷冬保暖

一、頭暖:冬天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中醫認爲,"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二、背暖:加件棉背心加強背部保暖

祖國醫學稱"背爲陽"。冬季裏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誘發許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復發。因此,人們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三、腳暖:平時多走動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

俗語說"寒從腳下起"。現代醫學認爲,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

腳部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乘機大量繁殖,引發人體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復發。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曬。

平時多走動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另外,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後以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2021年到2022年是冷冬嗎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第3張

保暖禦寒

四、服裝禦寒:

最外層的衣服應有防風性,可選呢絨、毛皮或皮革質地的服裝;羽絨衣內可形成相對不流動的空氣層,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遊的首選服裝,內衣要柔軟、吸溼、透氣,以利保溫、乾燥。

五、手套帽子:

儘量減少皮膚暴露部位。對易於發生凍瘡的部位,有必要經常活動或按摩。風雪天出遊最好戴上手套和耳套。

六、飲食抗寒:

冬季旅遊者的膳食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營養以及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取量都要超過平常,不能像平時過分強調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瘦肉類、蛋類、鮮魚、豆製品、動物肝臟對補充人體熱量益處多多,可適當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