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春節是怎麼來的 關於中國春節的來歷

導語: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當今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最爲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進入臘月後,民間就已經開始有了過年的氛圍了,備年貨,掃塵,迎竈神等等。春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要一直過到正月十五。那麼,春節是怎麼來的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春節是怎麼來的 關於中國春節的來歷

春節起源

春節是怎麼來的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虞舜時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神靈。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中國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春節是怎麼來的 關於中國春節的來歷 第2張

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是怎麼來的 關於中國春節的來歷 第3張

春節的名稱

歷史上,春節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比如先秦時期稱“元日”、“上日”,漢朝稱“正日”,魏晉南北朝時期春節的名稱是“元辰”、“元正”,唐宋時期主要把“元日”稱爲年節。另外,歷史上把“元旦”稱作春節的情況也很普遍。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把“元旦”稱作公曆新年。

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以前,我國使用的歷法被俗稱爲農曆。農曆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改用公曆紀元,從此,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元旦”則改稱“春節”。但是,傳統年節觀念根深蒂固,民間仍然過農曆新年,並以“過年”相稱。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1949年9月27日作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別規定了春節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節作爲農曆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於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兩個新年:公曆新年元旦和農曆新年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