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導語: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那麼每一個民族都有不一樣的民族習俗和節日,就像大家最常聽見的潑水節、火把節和開齋節等等的節日基本上都是少數民族纔會有的節日,那麼有很多的少數民族都有火把節,因爲火把節是一個傳統節日,看到這裏很多人肯定都很想要知道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接下來小編就爲大家介紹介紹。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火把節

火把節是我國西南地區彝、白、傈僳、佤、布朗、納西、拉祜、普米等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爲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火把節在涼山彝族地區流傳的歷史悠久,傳說較多,因地區的不同而內容多異。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爲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節日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2張

火把節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1.祭祖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戶在家殺雞祭家堂祖靈、祖公神像。

2.開光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下午約二時,土製鐵火炮三響,各戶戶主到土主廟集中。土主廟後空地撒一層松毛,三個大面具放在其上,庚英頗居中,槍司頗在右,艾目靈置左,龍虎鳳旗、小面具、大刀插在兩邊。鳴炮三響,長號齊鳴,祭司畢摩插上香火,供上白酒、白米、一對紅燭、三付卦木,率衆人對大面具跪拜,由一人用燒紅了的犁頭上澆酸醋繞大面具“打醋湯”。祭司用彝話禱告:公元XX年六月二十五日,黃道吉日,今有楚雄州祿豐縣海聯辦事處高慄哨大小花箐,下轄普胡四姓88戶人,謹向庚英頗、槍司頗、艾目靈各路大神大將在天之靈禱告,保佑我普胡四姓人火把節順順利利,人人腳不碰釘,手不碰鉚。保我普胡四姓人堂上有壽星,廚內使傭人,出外騎騾馬,說話超常人。人在我之上,請賜金和銀;人在我之下,爲我服勞役。我們有七擒孟獲之師,有猛虎孟良之將。

謹請上界大神大將諸路神靈降臨凡間領受我們普胡四姓閣村人等虔誠敬意。

衆人起立後,又鳴三炮。祭司開始爲大面具開光。他左腋夾大公雞(公雞忌用白色),用右手掐破雞冠第一切,擠出雞冠血爲三個大面具開光,先點眼,後點嘴、鼻、耳,邊點邊念:一點眼睛看四方,二點耳朵聽八方,三點嘴巴吃豬羊,四點鼻子聞吉祥。

大面具開光後又點小面具、龍虎鳳旗、大刀,點完後公雞放生不殺。開光點眼時,幫忙的便開始宰殺黑山羊一隻。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3張

火把節

3.祭天

祭天是許多地方彝族火把節的一個重要內容。明末清初着名學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弊書)卷四十五說:“羅羅巫號白馬(即畢摩漢字異譯),民間祭天,爲臺三階,白馬爲之禱。”各地彝族保留的祭天內容程度不同。大、小花箐火把節有祭天內容,卻無明顯的祭天儀式和獨立的(祭天經)。

開光後,三聲炮響,起堂祭天。三個大神開道,龍虎鳳旗緊跟,後面是兩面大鑼、樂隊、副神、刀隊、旗隊,全村其餘成年男人圍着三個大神成內外兩圈。內外兩圈呈逆順向奔跑衝殺耍刀,跳大刀舞。三個大面具不斷搖擺着,左顧右盼作出統兵征戰狀。

接着唱誦《火把節祭經》。唱誦畢,磕頭,三聲炮響,奏樂回村。

4.耍火把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夜,大、小花箐男性不分老少聚在土主廟前大曬場圍繞着庚英頗、槍司頗、艾目靈三個大神耍火把、跳大刀舞。大刀舞相傳有七十二套動作,實際上“七十二”是一成數,僅有多的意思。刀舞有拋刀跺地晃手,踢刀上臂抹刀,左右算刀弓步,上步跪蹲挑刀,刀步背刀招手,翻轉、刀花等多種舞蹈動作,只見大刀上下翻飛,左右盤旋,表現出一種撕殺拼搏的戰爭氣氛。許多人都舉着火把,時不時對着火把撒一把香面,火星飛濺,使舞蹈呈現出一種特有的神祕、隆重的氣氛。約十二點耍火把結束,人們回去休息,喚吶手和值班者留在土主廟內守着大面具過夜。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4張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5.掃邪驅鬼

農曆六月二十六日一早鳴炮三響,召集人們到土主廟集合,在三位大神帶領下爲全村各家各戶掃邪驅鬼。爲了加快掃邪速度,隊伍可分成三隊進行,各隊配一個畢摩和一位大神。近年,畢摩不足,一般分爲兩隊進行。庚英頗一隊,其餘兩位大神一隊,其餘人等分兩隊跟隨其後,領頭的一人舉着一把兩米多長的大火把。

這日,大、小花箐各家各戶早有準備。清掃了門庭院落,將堂屋收拾乾淨,供桌上放一碗淨水、五柱香、一碗清酒、一竹篩炒熟的蠶豆、另用一碗裝一角六分錢或更多的一點錢。堂屋中心放一瓦片,上燃炭火爲送鬼火盒,火上再放一碎瓦片,上放一撮飯,幾顆炸成花的苦蕎、孩子端午節手腕上戴的五色線。掃邪驅鬼各家各戶均歡迎,惟死人未擡出門者不掃,生小孩不滿月人家不掃,家中有病人者被視爲有鬼邪禍害,特意要認真掃邪。

掃邪隊剛進院內,主人家便提着燒紅了的犁頭在屋門外“打醋湯”以求清吉。掃邪隊進家,舉火把衝堂屋內撒三把香面以燒殺鬼邪。接着大神人內,將大面具供在正堂上,畢摩開始唱誦《火把節祭經》,主人或生病者在畢摩身旁坐下。

結束時,大家用漢話高呼:“大吉大利!”大家喝酒,畢摩將炒豆撒出去,“嘟!嘟!”喚神兵神將的馬來吃豆子,衆人搶吃豆子。

畢摩取淨水以口噴水,將剩餘水潑向門外,掃邪驅鬼便告結束。

小花箐村掃邪結束,當晚便在小花箐村邊一個稱爲“羊射叢格”的平地上耍火把耍大刀。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5張

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6.送火把

火把山在大花箐正東方,彝話稱“邵波資戈都”。“邵波資”意“火把”,“戈”意爲“玩”,“都”意“地方,其意即“火把山”。過去,送火塘設在山頂,後因人多山頂窄,經占卜後將送火塘選在山坡一開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