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掃完墓你還可以做這些事

導語: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呢?衆所周知,清明節的一大習俗是掃墓,幾乎全國各地在清明這天都會做這麼一件事,以至於很多人認爲清明節除了掃墓就沒有別的了。其實,清明掃完墓你還可以做這些事!一起來看看你做過幾樣吧。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踏青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掃完墓你還可以做這些事

清明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爲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

清明節爲什麼踏青?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春和景明,正是人們出戶郊遊“勝日尋芳”的好時節,所以國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不過,這一習俗的形成最初卻不是因清明節,而是與早於清明的上巳節有關。

所謂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舊時風俗因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據《宋書·禮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後,上巳節固定爲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邊春遊祭祀,除災求福,主要是祈求人類的繁衍。這天,已經憋悶了整整一冬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集體在水邊舉行儀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靈。所以,這個時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會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兩個氏族之間也往往借上巳節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對歌、跳舞的活動,溝通彼此的感情。後來,上巳節演變成郊外踏青遊春,水邊宴飲賞春的節日。

由於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習俗便延續到清明節後。你想,誰不喜歡醉身於自然去漫賞無邊的春色呢?所以,清明踏青尋春便成爲歷代文人下筆的題材。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植樹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掃完墓你還可以做這些事 第2張

清明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據說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第二種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第三種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清明節爲什麼植樹?

清明節植樹發起者是漢高祖劉邦。

相傳,劉邦作了皇帝之後,某年的清明節前夕,他回鄉祭祖。一行人來到他老家沛縣郊外的一片亂墳崗裏。由於戰亂,這裏茅草叢生、野狐出沒。加之,長年無人上墳添土,墳頭不顯,墓碑斷裂,已無法辨認祖先的墳墓。劉邦立即命令文臣在黃帛之上書寫了一份祭祖文,劉邦手持祭文,心中默默禱告蒼天:“上蒼有眼,祭文飄落之處即爲祖先安寢之所。”遂將黃帛拋向天空,黃帛在空中飄蕩了一會後,落在不遠處的一座墳頭上。隨從立即上前尋找,發現了一塊已經破碎的墓碑,上面果然刻有劉邦祖先的名諱。劉邦大喜,立即命人修墳立碑,並在旁邊親手栽植幾棵松柏作爲標誌。

皇帝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朝中大臣紛紛效仿,每逢清明節,都要回鄉祭祖、植樹栽花。後來此習俗流傳到民間,人們便將清明祭祖與植樹結合在一起,使之逐漸成爲一種固定的民俗。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盪鞦韆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掃完墓你還可以做這些事 第3張

清明盪鞦韆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爲宴樂。帝呼爲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爲“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

清明節爲什麼要盪鞦韆?

古時候,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才逐漸發展爲用兩根繩子加上踏板的鞦韆。《荊楚歲時記》記載,每年的春天,人們把長繩拴於高大的樹叉上,女子穿着五彩繽紛的豔麗服裝坐在上面,前後擺動,在空中起飛盪漾。唐宋時,盪鞦韆被稱爲“半仙之戲”,深受廣大婦女的喜愛,清明盪鞦韆極爲盛行。

隨着時間的發展,到宋、明直至清朝,清明盪鞦韆已十分盛行。

山東膠東一帶除了有與其他地區相同的普通式鞦韆外,還有另外兩種。一種是“旋轉式鞦韆”:先在地上栽一木樁,樁上放一轉盤,繞轉盤系麻繩四對,擱置木板,戲者坐於木板上,用腳蹬地產生動力使之旋轉起來,停飛自動。另外一種是“紡車式鞦韆”:此種鞦韆因形似紡車而得名。鞦韆兩人戲蕩,兩端各坐一人,旁邊有人助動,旋轉如風車一般。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插柳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掃完墓你還可以做這些事 第4張

清明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

清明節爲什麼插柳?

唐代,清明踏青與插柳的民俗十分盛行。所謂插柳,原指人們身上插戴柳枝的一種行爲。但在田野踏青和墳塋祭祖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隨手將柳枝往墳頭或地上一插,柳便成活了,無意中起到了植樹的作用。據說插柳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神農氏。柳條有強大的生命力,入土就活,年年插柳,處處成蔭,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樣清明插柳的習俗就慢慢形成了。

唐詩人宋之問在《途中寒食》一詩中說“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韓翃也有《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些詩都記述了唐朝清明插柳的習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一位親自種樹、並對種樹很有經驗的官吏。被貶柳州刺史時,他十分重視柳州城區的植樹造林,親自參加植樹活動。曾作過《種柳戲題》一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爲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而在《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中,柳宗元對種樹的描述更加具體。韓愈在《柳州羅池廟碑》中,也記載了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種植樹木花草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