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 茱萸是什麼

導語:知道“茱萸”這種植物實在那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裏。因爲這首詩讓我們知道,在重陽節有插茱萸這樣一個傳統習俗。那麼,每年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是什麼?重陽節插茱萸象徵着什麼?現在我們一起來深入瞭解一下關於重陽節插茱萸的起源。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 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 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

一、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

從重陽節的身插茱萸和飲菊花酒,聯想到端午節的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其實,端午節和重陽節,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花鏡》寫茱萸:“隨處皆生,木高丈餘,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色青紫。莖間有刺,三月開紅紫細花。其實結於枝梢,累累成簇而無核。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味辛辣如椒。井側河邊,宜種此樹,葉落其中,人飲是水,永無瘟疫。”

《荊楚歲時記》:“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也反映了我們祖先具有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

茱萸是一味中藥,分吳茱萸和山茱萸。《中國藥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藥以“吳地”爲佳,所以又稱吳茱萸。以前有人認爲“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實爲張冠李戴。山茱萸雖爲傳統中藥,有滋補益精的功效,六味地黃丸中便有一味是山茱萸,但它聞起來沒有氣味,顯然起不到驅邪避災的作用。而吳茱萸藥名爲吳萸、氣辣子、越椒等,吳茱萸是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的乾燥未成熟果實,性熱、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溫中散寒,止痛燥溼,疏肝下氣,降逆止嘔之功效。

重陽節

二、茱萸是什麼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

按中國古人的習慣,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此外,茱萸也是江西贛州一位當代青年詩人的筆名。

在傳世文獻中,最早記載“茱萸”之名的是據推定成書於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神農本草經》。原書在宋代以後已亡佚,如今只有後世學者從引用該書的著作中摘出引文編排而成的輯本。按照現在流行的輯本,《神農本草經》中已有“吳茱萸”和“山茱萸”兩味藥,均列爲“中品”。然而,有人發現宋代類書《太平御覽》在引用該書對吳茱萸的介紹時沒有“吳”字,懷疑原書恐怕只是管這味藥叫“茱萸”,“吳”字是後人加上去的。

到了唐代,蘇敬主編的《新修本草》又新收一種“食茱萸”,指出它和吳茱萸相似,但藥效“少爲劣爾”(稍微有點差罷了)。在此之後,歷代學者對於吳茱萸和食茱萸的關係一直有爭論,大體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爲吳茱萸就是食茱萸,另一派認爲二者是不同的植物。明代李時珍就極力主張吳茱萸和食茱萸並非一物,食茱萸是上古所說的可以做調料的“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別名。

標籤:茱萸 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