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關於立冬的由來和習俗 有關立冬節氣的來歷與風俗

導語:衆所周知,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合稱四立,這幾個節氣在古代社會中都是重要的節日。那麼,大家清楚關於立冬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有關立冬節氣的來歷與風俗有哪些?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關於立冬的由來和習俗

關於立冬的由來和習俗 有關立冬節氣的來歷與風俗

立冬

立冬的由來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冬這個字在漢文的意思裏極爲絕妙,一是它與凍同音,人們聽到冬聲,即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爲無絲可傍身禦寒的終字,意爲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一年可收成或勞累的時間也應該結束了,是收藏、補冬和養精蓄銳等待來春的時候了。

關於立冬的由來和習俗 有關立冬節氣的來歷與風俗 第2張

立冬節氣

立冬的習俗

一、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爲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二、賀冬亦稱“拜冬”

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三、冬泳

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氣浴與日光浴於一體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愛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處已爲人們所熟知,特別是在當前“文明病”流行情況下,江河湖海中豐富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線對健身、供氧、防治骨質疏鬆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陸上其他體育項目強烈。

關於立冬的由來和習俗 有關立冬節氣的來歷與風俗 第3張

  立冬圖片

立冬吃什麼食物

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是因爲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喝草根湯

閩中家家戶戶要熬製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

吃餈粑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餈”慶祝好收成。做好“交冬餈”,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羊肉

是立冬進補的標配食物,適當食用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並使人體暖和,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血,補虛氣等功效。

白蘿蔔

是立冬後最佳補水食物,有生津止渴,清熱降火等功效,其中的維生素C及鋅可預防肌膚老化,並預防凍瘡。

黑木耳

可促進身體產熱並有效的滋補養生,木耳可對抗血小板的聚集並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常食可防止血栓的生成並預防動脈粥硬化。

板栗

溫度逐漸下降,人體血液循環速度也逐漸減緩,抵抗力差或胃部不適者,最適合吃板栗,具有健脾養胃 ,延緩衰老,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

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