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年夜飯的來歷 年夜飯的由來傳說故事

導語:年夜飯的來歷是什麼?春節起源比較早,據說是源於上古的崇拜祖先的祭祀活動開始的。一開始的春節是立春,後來慢慢演變爲農曆一月初一。那麼,年夜飯是隨着春節一起出現的嗎?我們一起來了解年夜飯的由來傳說故事。

年夜飯的來歷 年夜飯的由來傳說故事

年夜飯的來歷 年夜飯的由來傳說故事

年夜飯

辭年,就是在除夕吃豐盛的晚餐,俗話叫做“年夜飯”,也有的地方叫做“團年飯”、“閤家歡”、“分歲酒”、“守歲酒”、“辭歲酒”。辭歲之風自晉朝以來就很盛行,當夜骨肉團聚,兒孫繞膝,燈紅酒綠,共話團圓。接着就是守歲。西晉周處的《風土誌》 說:“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許多詩人都有吟詠守歲的詩句。孟浩然寫道:“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杜甫也曾有:“守歲阿戎家,椒盤以頌花。”的佳句,把守歲的樂趣寫得活靈活現。

傳說故事:

關於年夜飯來歷的傳說流傳着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流傳的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於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年』的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夥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於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到了冬天,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裏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着旺旺的火堆,夜裏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裏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裏,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爲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每到冬天,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禦『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爲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古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來歷 年夜飯的由來傳說故事 第2張

年夜飯

在除夕這舊年的最後一天,中國人全家吃年夜飯的習俗由來已久。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已經記載:“歲暮,家傢俱餚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爲去故納新也。”年夜飯還要潑灑在馬路上,除舊迎新。唐代孟浩然《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寫到,年三十這天要“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裏也說,除夕之日要“家家飲宴,笑語喧譁”。到了清代顧祿所著《清嘉錄》裏,更是“除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閤家歡”,連“年夜飯”的名稱也出現了。

但是,起初中國人的年夜飯並不是像今天一樣,一家人坐在椅子上圍在一張桌上吃的。實際上,在周秦時代,人們習慣於席地而坐,連椅子都沒有。甚至古人席地的“坐”也同今天的坐區別巨大,更類似於於今天的“跪”。古人的坐姿是兩膝相併,雙足在後,腳心斜後上,臀部落在腳跟上。因此,當時的就餐方式是:人們穿着寬大的衣服盤腿而“坐”於席上,席下鋪筵。席與筵都是坐具,鋪在下面的叫筵,加鋪在上面的爲席。區別是筵長席短,筵大席小,筵一般用較粗的料如蒲、葦等,尺寸較寬大;席一般用較細的料,尺寸較窄小,周邊多絲帛圍綴。每人面前有一張比膝蓋高一點的輕巧小桌,稱爲食案。一人一個食案,案上放食物,飯菜與酒都是一人一份,各吃各的。

《史記·項羽本記》中描寫的“鴻門宴”,雖然充滿刀光劍影,但也透露出當時實際的就餐情況。在這次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宴會上,項王、項伯坐向東,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人便是一人一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如果他們圍坐一張食牀的話,項莊的劍就會對項王也產生危險。而且,項莊要越過范增才能刺向沛公。聰明的范增絕不會做如此決定。這說明當時的場面就是他們每人一張食案,分坐於不同的方向。在他們之間有一片足夠的空間讓項莊、項伯舞劍。

直到南北朝時期還是如此。《陳書·徐孝克傳》就記載了國子祭酒徐孝克陪侍陳宣帝宴飲時,從來不動筷子,結果宴會結束後此人食案上的食物卻少了很多。原來是徐孝克把食物偷偷帶回去孝敬母親了,一時傳做美談。這也只有在人各一份的情況下才能發生。

注:以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春節放假安排最新消息》》》2019年春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春節高速最新消息》》》2019春節高速出行攻略

春節天氣最新消息》》》2019春節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