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福建秋分的風俗 福建秋分節氣的習俗

導語:秋分到了,夜變長了,天氣涼了,衣服厚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每個地區的風俗是不一樣的,那麼,大家知道福建秋分的風俗是什麼?福建秋分節氣的習俗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福建秋分的風俗

福建秋分的風俗 福建秋分節氣的習俗

福建秋分

祭月

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叫做日壇、月壇、天壇、地壇。分設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處所。《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宋史》上說:“秋分之時,晝夜平分,太陽當午而陰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

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推崇,隨着社會的開放。也慢慢影響到民間。古語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以前,秋分節氣是傳統的“祭月節”。古時只有秋分的活動,卻沒有中秋節。如今,秋分“祭月節”已演化爲中秋節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但由於秋分在農曆八月裏並且不是固定的,因而這一天也就不一定都有圓月。祭月節的主角是月亮,如果沒有圓月亮,節日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爲避免祭月節無明月的尷尬狀況,人們就把“祭月節”由“秋分”改在了中秋。中秋之時,正是滿月之期,如果天氣狀況良好,總能看到夜空中掛着一輪明月,賞月情趣自然大增。

福建秋分的風俗 福建秋分節氣的習俗 第2張

秋分圖片

候南極

因爲我國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極星(也稱“南極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內只有在秋分之後才能見到,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春分過後,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徵。因而歷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在《史記·天官》中有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

豎蛋

春分有豎蛋活動,同樣秋分時節依然盛行。這項民俗不僅在國內普遍,甚至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在秋分時節都會有這樣的活動。俗語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指的是在秋分這天,人們有“豎蛋”的習俗。在秋分時節,人們會選擇剛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然後輕輕地將雞蛋豎立在桌子上,這就是立秋“豎蛋”習俗。把雞蛋豎立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自然失敗的人有很多,可成功的人也不少。據史料記載,秋分豎蛋的習俗出現在四千年前的中國,如今,豎蛋玩法已傳到世界上的許多地方。

豎蛋遊戲簡單而富有趣味,而雞蛋爲什麼能夠豎立起來呢?原來,讓蛋站立起來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立起雞蛋的重心必須低於蛋中部最大周長的位置。這就意味着拿雞蛋的手需一動不動,直到蛋黃儘量往下沉落。此外,雞蛋之所以能夠立起來,原因還在於蛋殼表面並不光滑,只要找到其殼上有位置適當的三個表面顆粒,就能像底盤一樣托起整個蛋。因此,玩豎蛋遊戲的時候,要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將精力集中在指尖上,動作要輕穩,不斷嘗試,就一定能將雞蛋豎立起來。

福建秋分的風俗 福建秋分節氣的習俗 第3張

秋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意思就是說從秋分時節開始就不打雷了。古人認爲雷是因爲天地間的陽氣旺盛而發聲,等到秋分後,天氣開始變得寒冷起來,萬物開始衰敗,所以就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坯,就是泥土。這句話的意思是:秋分時節,天氣慢慢變冷,蟄居的小蟲子們開始鑽進洞裏面,用泥土把洞裏的窟窿眼封起來,防止寒氣入侵。

三候水始涸。到了秋分第三候,降雨減少了,天氣漸漸變得乾燥,水汽蒸發得很快,一些小湖泊、小河流裏的水量變少,有些沼澤和小池塘已經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