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四川重慶霸榜凌晨全國高溫前十 網友:熱得睡不着

川渝近來有多熱,相信川渝人們應該深有體會。據數據顯示,四川重慶霸榜凌晨全國高溫前十!那麼,爲什麼凌晨不睡覺,還有人去關注氣溫的排行榜呢?網友表示,不是不想睡,是真的熱得睡不着!因爲持續的高溫天氣,四川用電超負荷,其中,成都部分辦公樓實行了限電。

四川重慶霸榜凌晨全國高溫前十

四川重慶霸榜凌晨全國高溫前十 網友:熱得睡不着

四川重慶霸榜全國高溫前十

高溫不減,中央氣象臺已連續6天發佈高溫紅色預警。8月17日凌晨1點到8點全國高溫實況排行榜上,位列前十的幾乎都是四川和重慶,氣溫都在33℃以上。網友:不是我不想睡,是真的熱得睡不着。

重慶9個區縣打破當地歷史高溫記錄

今(17)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2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7月1日以來,重慶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明顯偏少,9個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歷史高溫記錄,累計降雨較多年同期偏少6成,尤其是8月以來較多年同期偏少9成。7月1日以來呈現“三個顯著”特點: 

 ①平均氣溫顯著偏高。全市平均氣溫爲30.5℃,較常年顯著偏高2.6℃,與2006年並列成爲1961年以來最高。

 ②降水顯著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爲102.0毫米,較常年顯著偏少近6成,爲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少,僅次於1992年的98.8毫米。

 ③高溫乾旱強度顯著偏強。35℃以上高溫日數32.3天,爲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次於2006年同期(33.9天),極端最高氣溫爲44.5℃與2006年相同。根據監測,67.9%的土壤水分觀測站耕作層已達中到重旱。

重慶今年高溫天氣爲什麼比較長?還要持續多久?

四川重慶霸榜凌晨全國高溫前十 網友:熱得睡不着 第2張

重慶高溫

重慶市政府新聞辦今日舉行2022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等部門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

今年進入7月1號以來,全市35℃以上的高溫天氣達到了33.2天,爲1961年以來第二多,僅次於2006年的33.9天。重慶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智介紹,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7月份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西風帶低槽及冷空氣活動位置處於偏北地區,整個長江流域盛行下沉氣流,導致了包括重慶在內的長江流域地區維持的晴熱少雨天氣。第二個原因是重慶的大部分城鎮多分佈在四川盆地東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形中,不利於地表熱量擴散,持續的熱量累積導致我市大部分地區出現罕見持續高溫天氣。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預計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重慶市仍然維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總趨勢。具體看,8月16日到24日,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還將達到38~42℃,局地可達43~45℃。25號前後重慶市有弱的降雨過程,高溫有所減弱。8月30日-9月1日和9月8-9日,重慶市有較明顯的降溫降雨過程,高溫天氣將逐步緩解。

楊智表示,針對上述情況,建議廣大市民朋友做好防暑降溫、防火、防溺水,防局地強降水可能帶來的山洪、地質災害,防局地的風、雹、雷電等災害。也建議有關企事業單位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高溫天氣下的安全生產工作。建議廣大農民朋友要加強農業生產的田間管理,加強晚秋生產彌補乾旱損失。

四川高溫致缺電:

四川重慶霸榜凌晨全國高溫前十 網友:熱得睡不着 第3張

四川高溫乾旱致用電困難

7月以來,四川省出現持續極端高溫乾旱天氣過程,高溫乾旱天氣導致四川水電大幅減發。面對嚴峻旱情,四川各部門積極應對,最大程度減輕旱情對羣衆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今年夏天,四川遭遇大範圍長時間極端高溫乾旱天氣,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1%,主要江河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二到五成,導致四川水電發電能力不斷降低。高溫天氣預計還將持續一週左右,四川面臨歷史同期最高極端溫度、最少降水量、最高電力負荷——“三最”疊加的局面。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劍說:“目前,猴子巖、長河壩等主力水庫已經見底,發電能力持續下降,供需缺口還在持續擴大,這種情況前所未有。”

目前,四川已啓動三級保供電調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電,倡議企業主動擴大避峯讓電,從8月14日至20日,對省內部分高載能企業實施停產讓電於民的緊急調控,讓出用電負荷約700萬千瓦。同時,省內已有超4000家企業響應主動避峯行動,他們或將生產安排在半夜凌晨這種低谷時段,或啓動高溫假,讓電於民。

據瞭解,目前四川電煤儲備和供應充足,全網存煤較去年同期增長超兩倍,保證火電“穩發滿發”;在省外,爭取國家跨省跨區支援,所有電力入川支援通道滿載運行

周劍介紹,目前四川有2.5萬名電力搶修人員24小時待命。“針對配網設備超過載的居民小區,我們還準備了發電車、UPS應急電源等。極端高溫之下,每一度電都來之不易,呼籲全社會節約用電,科學用電,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