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資訊1.74W

導讀:24個節氣,一個接着一個到來告訴我們天氣的變化,提示我們起居生活和運動方式的轉變,大雪在每年12月初,告訴我們的是天氣變冷,接下來降雪可能性更大,雪量也會慢慢增大。那麼,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過後是冬至節氣。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冬至又被稱爲“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爲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將冬至視爲吉日,是冬季祭祖大節。

冬至是最冷的時候嗎

冬至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是冬至是一年中最冷時間段的開端,我們將這段時間成爲“三九”,也就是說冬至過後將會迎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一般來說冬至之後氣溫會越來越冷,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近日冬至節氣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就要到了。儘管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從南迴歸線逐漸向北擺動,但由於地球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大大小於散失的能量,所以北半球未來一個多月的天氣趨勢就是越來越冷。冬至,和接下來的小寒、大寒這三個節氣,是我國最冷的時段,因此民間把這三個節氣合併稱爲“隆冬”。隆冬時節,平均5-7天就有一次冷空氣南下,寒潮、冰凍、暴雪,則是隆冬時節三大主要災害性天氣。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第2張

冬至是最冷的時候嗎

冬至之後就會進入我們通常所說的“三九天”,這纔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三九是數九期間最寒冷的時候,因爲三九期間,白天較短,光照時間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小,單位面積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小,另外三九時期,我們通常會大面積降雪,地球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時節才達到最大值。

大雪節氣介紹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是最冷的時候嗎

不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間爲小寒至大寒這段時間;

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溼冷。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第3張

大雪是最冷的時候嗎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大雪過後如何養生

要溫

防寒保溫,防止風邪、寒邪氣侵入。中醫理論認爲,頭是諸陽之會、寒從腳下生,一頭一腳感受邪氣後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腹痛腹瀉、咳嗽感冒等疾病,所以冬季要選擇合適的圍巾、帽子、鞋襪等防護好頭和腳。飲食要以溫熱爲主,拒絕生冷。羊肉、蔥頭、山藥、桂圓、生薑等溫熱的食物都是冬日很好的進補食材。

要肉

冬季氣候寒冷,肉類可以爲人體提供足夠的熱量,抵禦嚴寒;肉類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防止冬季作息習慣改變造成的缺鈣。

要固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應該減少劇烈活動、熬夜等。起居強調安逸,靜養爲上。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飲食上也可以吃些固澀作用的食物幫助精氣閉藏,如山藥、芡實、烏梅、山萸肉、五味子煮粥。

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第4張

大雪過後如何養生

要養

按壓太溪穴,腎經原穴,調動生命原動力;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並堅持足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還能促進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適度參加文體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可以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四季養生,不論補益、清瀉都應該結合不同體質,大抵容易上火者慎補、小補;易疲勞者慎清、小瀉。出現臨牀症狀時,建議諮詢醫生,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健康飲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