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 入伏是什麼意思

資訊2.49W

導讀: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2020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6日,入伏是一段時間,一般有十天,入伏後天氣越來越熱,因此大家入伏後都會改變食譜,吃些消熱解暑的食物。那麼,你知道入伏是什麼意思?入伏吃什麼好嗎?接下來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

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

2020年7月16日開始入伏。2020入伏時間段是: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一般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

入伏是什麼意思

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根據傳統曆法,初伏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中伏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則爲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當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爲20天。

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但市氣象局說,伏天的長短和上海當年的炎熱程度、高溫日數多寡,沒有很好的對應關係。據氣象資料顯示,2009年的伏天就有40天,但申城在中伏和末伏都沒有出現高溫日,1999年的伏天也有40天,但整個三伏天沒有出現一個高溫日。

所以,進入三伏後的氣溫走勢,還是要根據當時的天氣系統演變情況,並且具體到晴雨、雲量、日照、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來綜合分析而定。

 入伏是從小暑算起嗎

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 入伏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入伏是從小暑算起嗎

不是。入伏是入伏,小暑是小暑。

小暑,是中國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小暑的時間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爲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爲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爲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爲小暑。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入伏指的是三伏天的開始,但是小暑和入伏並不是同一天,所以小暑不是入伏。兩者都標誌着夏季的正式到來,但還是有區別的。

 入伏吃什麼好

1、餃子

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願祈福之意。

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 入伏是什麼意思 第3張

餃子

2、雞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髮寒病。

3、蘿蔔

“頭伏蘿蔔二伏菜”,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爲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爲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4、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爲,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爲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慾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慾,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2020年入伏是指什麼時候 入伏是什麼意思 第4張

羊肉

5、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衆所周知,羊肉是發汗的食物,是冬日裏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卻迎難而上,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紅油辣椒的羊肉。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爲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伏羊節”是徐州的傳統節日。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後的一個月裏,徐州百姓集聚在各個酒店、飯莊、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6、餛飩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餛飩,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餛飩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煮餛飩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蘸料,餛飩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

7、吃麪

伏日吃麪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麪。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爲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麪、炒麪。所謂炒麪是用鍋將麪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麪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