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資訊2.72W

導語:冬至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也是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的節氣,他是根據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而確定的,冬至時間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冬至到來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那麼,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呢?根據二十四節氣的排序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冬至之後是小寒

冬至之後是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就結束了。

冬至:太陽黃經爲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小寒:太陽黃經爲285°。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太陽黃經爲300°。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雲:“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後,立春接着到來,天氣漸暖。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完成了一個循環。

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第2張

冬至之後是小寒

冬至飲食習俗

①冬至餃子:餃子是當前冬至食譜中的主打,有民諺雲,“冬至不端餃子碗,凍壞耳朵沒人管”。傳說女媧用黃泥做人,一年到頭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土人的耳朵總被凍掉。她就在一個個黃土人的耳朵上都穿個小孔,用一條線通過,一頭打個結紮住,一頭塞進黃土人的嘴裏,讓黃土人咬住,這才保牢耳朵沒被凍掉。以後就演變成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冬至節,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做的黃土人咬住帶線(餡)的耳朵,不致於凍掉。另一種傳說則與醫聖張仲景有關。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爲官,他告老還鄉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爲"餃子,也有的稱它爲“扁食”和“燙麪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②冬至肉: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乾,稱爲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

③胡蔥煮豆腐:江蘇常武地區在冬至夜的家宴菜餚中多備“胡蔥煮豆腐”,諺雲:“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

④赤豆糯米飯: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第3張

冬至

⑤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⑥分臘肉:南方冬至掃墓後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胙肉”,其實是中國傳統祭禮文化在當前爲數不多的孑遺。肉有生、熟兩種,生爲脤,熟爲膰。分時區別學歷高低,清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級,民國有高小、中學、大學、留學四級,以示鼓勵;優先照顧老人,在50、60、70、80、90年齡段,數量依次遞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積金或富家捐款購置,族長主理其事在當時被視作一份厚禮。

⑦冬至團:也見於江南。冬至團是以糯米粉爲麪糰,內包肉、萊、糖、果、豇豆、赤豆沙、蘿蔔絲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親鄰或待客,是冬至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

⑧冬至圓:全家團圓的時候吃,最有意義。用糯米粉做“冬至圓”,一般做成紅、白兩色,粒粒小如魚目珠子,還可應孩子們的要求捏成牛馬羊雞犬豬等小動物。

⑨年糕: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裏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2018冬至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至之後是小寒節氣 第4張

冬至

⑩湯圓: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爲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麪糰,裏面包上糖、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⑾蕎麥麪: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麪吃。習俗認爲,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⑿薑母鴨:福建人喜歡在冬至吃薑母鴨進補。薑母鴨是用整塊老生薑(不用切),去燉正番鴨,據說姜對身體很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去燉,或者枸杞、人蔘燉,棗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棗、紅棗都可以,中醫認爲,棗能補氣、補腎。

⒀餛飩:道教認爲,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爲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