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經典匯聚

春節習俗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導讀:中國人過傳統節日的習俗非常多,多到都有不重複的狀態,不過要說哪個節日習俗最多,春節肯定不在話下,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習俗活動不說,每個地區的習俗還不一樣。下面萬年曆小編爲了讓大家更好的瞭解春節習俗,給大家整理了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快點來看看吧。

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習俗

1、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竈王爺上天”之日。

2、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除日。

3、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5、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8、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

9、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

10、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春節習俗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第2張

春節習俗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女兒回孃家拜年。

12、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竈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竈神回民間。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15、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衆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慶賀。

18、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19、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爲弱女子的保護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21、正月十三:竈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22、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23、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爲元宵節觀燈。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習俗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第3張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1、北京

老北京新春的禁忌從初一開始,有不少的理兒,不能掃地,不能撥水,怕把一年的運氣掃、撥出去。不能動刀剪、不能蒸炒,取不能爭吵的詣音。不能剪頭,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打破各種東西,還有臘不定正不娶的習俗。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拜年,北京的廟會也都在這一天開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初一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現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纔回孃家拜年。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準備食盒,裏面放着各式乾果,稱爲“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人拜年,食盒裏面一定要滿,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初二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財神的日子。

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有北京人早早的上牀休息,把燈熄了,還要把鞋藏好了,以防老鼠給叼走了。有的在炕洞,頂棚等地放一些米。

初四逛廟會走親戚

初五這一天被稱爲破五,也就是破除禁忌,初一說的那些禁忌可以破除。

初六,買燈碗兒等待“順星”。

2、天津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爲"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3、山東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裏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4、甘肅

新年舞社火,廣泛流行於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爲角色。

爲了塑造人物形象,藝人在化妝時,從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發,以豐富的想象,運用各種色彩,彩繪出各種臉譜,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臉譜藝術。

5、陝西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爲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着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着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裏叫“守歲”。

6、福建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7、浙江

溫州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爲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

8、廣東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爲剪髮美容。

9、廣西

春節是南寧地區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大年初一的拂曉之前,壯族的家婦就已紛紛到小河去爲全家挑新水了。

10、河南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竈的習俗,伴有一則淒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餬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11、湖南

在湘潭一帶流存着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着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12、湖北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13、江蘇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春節習俗 各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第4張

14、海南

海南俗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過中秋,鄉下就籌備着“做年”:閹公雞、填肥鴨、圈家豬、備做年錢。一進入陰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竈公”。傳說中,“竈公”是玉帝派來人間監督善惡之神,每年的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彙報。爲此,家家戶戶都用竹把或竹枝將屋前屋後、屋內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掃乾淨,香爐也要打掃乾淨並換上新爐灰,夜間則備酒果設祭,爲“竈公”送行。

15、上海

老上海過年習俗,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孫中山下令全國改行陽曆,隨之,新年也應換在陽曆元旦了。然而農曆新年畢竟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大節,堅固、深厚的風土習俗和民族文化,是難以改變的。農曆新年之慶,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強勁。由於新出現了一個陽曆元旦,爲示區別,自民國以後,農曆新年就移用了節氣中的 “春節”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