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城市文化

嘉興的傳統民俗有哪些?

春節

嘉興的傳統民俗有哪些?

農曆正月初一舊時爲元旦,俗稱“年初一”,實行公曆後,改稱“春節”。據《古禾雜識》記載:“元旦黎明即聞拉燃爆竹聲,謂之開門炮仗。先禮佛像 、宗廟,次拜尊長。食團圓餌、長壽麪,男女多持齋者。俗謂不可食湯飯,食之,一年出門逢雨。禾俗崇信鬼神,(是日)每燒香填塞街巷,城隍廟爲最鬧”。此爲清代風俗。 

小年朝

正月初三,舊俗嘉興人在此日禮佛祭祖。民國時,凡女婿都選 定此日到妻家拜年。 

“財神”生日 正月初五舊說爲“財神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竈,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說的“五路財神”。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初五,各商店開始照常營業,並擺見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員即爲繼續僱傭者。接財神陋俗,解放後本已消失,近年,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煙火,寓“接財神”之意,有的則在門上張貼神像。 

海鹽舊時有“滾燈”,歷史悠久。見本志《文學藝術》篇。建國後,海鹽縣長川壩一帶尚有人會玩滾燈,有劉海灑金錢、鰟鮍倚灘、仙鶴生蛋、燥煎䱗鰷、衆星拱月等程式動作,其實是一整套結合滾燈表演的雜技、舞蹈動作,如託舉、騰跳,側手翻、倒立、竄撲、疊羅漢等,均組合在內,頗爲壯觀。 

海寧硤石燈綵在歷史上最負盛名,始於唐,盛於宋,現更發揚光大,知名海內外。80年代,硤石數次舉行元宵燈會,火樹銀花,流光溢彩,萬人空巷,景象壯觀(參閱本志《名優特產》篇)。歷史上桐鄉濮院迎燈,可與硤石燈會相媲美,其“剔墨紗燈”造型美觀,融繪畫、雕刻於一爐。已有數百年曆史,惜現代衰落。 

元宵習俗在桐鄉烏鎮爲“走橋”,是夜男女老幼沿街自南而北走過每座橋,步月看燈,兆一年健康幸福。 

嘉善幹窯一帶,則盛行“走馬燈”,用竹扎紙糊馬頭馬尾,馬頭繫於表演者腹部,馬尾繫於腰後,人如騎馬上。表演者每隊12人,由2人騎馬,10人手持松鶴延年、龍鳳呈祥、蝴蝶、鳥獸等造型的花籃。也有的扮演《白蛇傳》、《三國演義》等人物。表演者邊舞邊唱,古稱“地戲”,馬燈隊每到一家,備受歡迎,視爲吉利。 

舊俗,嘉興一帶此日忌雨。諺語:“雨打正月半,一年勿好看”。民國前後,此日店家在帳臺上點蠟燭,稱“歲燭”。二月初二 舊時農曆二月初二稱土地誕辰。人家食油煎年糕,稱“撐腰糕”,以示即將開始農事,需強健身體之意。海寧一帶稱此日爲“蘿蔔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二月二日土地生日,俗食油赺年糕,謂之‘撐腰’。是日鄉間下瓜茄諸菜種。廟中或醵錢奏樂一天,晚放花爆。” 

花朝

農曆二月十二日稱花朝,俗稱百花生日,依次爲稻等作物生日。 

立夏

舊俗相傳立夏爲“酒仙生日”,人家飲酒者多。亦有秤人的習俗,謂立夏秤人,可保人不疰夏。民國時期,是日吃“麥芽搨餅”。立夏前後,市上亦有麥芽搨餅出售,稱爲立夏搨餅。舊時立夏還興吃櫻桃、海螺螄等。是日兒童各湊柴米,從田中採摘新鮮蠶豆,在野外搭鍋燒煮蠶豆飯(也有的加入少量鹹肉、春筍),謂“燒野米飯”。勞動者是日歇工一天,本地農諺曰:“跨出絲車,踏進水田”。意指即將開始插秧。燒野米飯、秤人等習俗,建國後仍多見於農村。端午 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天中節”、“重午”。是日鬥草、吃糉子、飲雄黃酒、吃鹹鴨蛋,又有吃“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黃泥蛋即鹹鴨蛋、雄黃酒)之俗。掛菖蒲、大蒜、艾葉;燃薰蒼朮、白芷,有消毒、驅蟲的用意。小孩額頭上用雄黃寫王字,佩掛香囊,婦女頭上插黃繭剪成的小老虎,門上貼道士所送的黃紙符,花瓶插石榴花,中堂懸鐘馗畫像,都爲驅邪祛病之徵。舊時郊區新豐、淨相鄉一帶,農家有以磚測午(在院子當中豎磚一塊,當看不到磚影時即爲正午)的習俗。並在此日薰黃煙(用硫黃、雄黃等物驅蟲),在大門上貼“端午送百蟲,一送影無蹤”字幅。又將蒜頭埋在火灰裏焐熟食用,稱燒蒜頭,此俗至今仍存。端午節吃糉子、醬鴨廣泛流行,至今不變。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晚稱“七夕”,又稱“乞巧節”。舊俗是日晚,婦女在月下穿針乞巧。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七夕,婦女結綵縷穿針月下,陳瓜果祀牛女星,曰:乞巧,搗鳳仙花染指甲。女子於月下穿針,三穿而過者,謂之得巧”。七夕習俗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日演戲,一般都點演《牛郎織女》。嘉善農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織女,用臉盆接露水,謂露水爲牛郎織女眼淚,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靈手巧。桐鄉濮院七夕有請機神的習俗。 

燒八寺香

民國時期,八月初八嘉興大批農民(以中年以上婦女爲多)進城燒“八寺香”。八寺者:楞嚴寺、精嚴寺、祥符寺、天寧寺、報忠寺、金明寺、東塔寺、茶禪寺。另有加燒“四塔香”的,四塔指:東塔、壕股塔、真如塔、三塔。建國後廢。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爲中秋節,俗稱“八月半”,吃月餅,賞月,全國同俗。嘉興獨特者,中秋夜有載酒遊南湖之舉。又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女郎於是夜種罌粟花”。清初朱彝尊亦有詩記述:“秋燈無焰剪刀停,冷露濃濃桂樹青。怕解羅衣種罌粟,月明如水浸中庭”。所種植的罌粟供觀賞。此俗久廢。 

觀潮節

舊俗八月十八爲潮神誕辰,人們多去鹽官觀海潮,現代更加興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於是日備三牲香燭,在鎮海塔旁之大觀亭內祭潮神,朝廷有時亦派大員在海神廟致祭。 

標籤:嘉興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