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導語:小雪節氣是一年中第二十個節氣,排在立冬之後,大雪節氣之前,是冬季節氣之一。小雪節氣到來之後,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會明顯下降,部分地區迎來降雪天氣,大家注意保暖。每個節氣都有其來歷及風俗習慣,那麼,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是什麼呢?以下爲您介紹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小雪節氣由來

小雪的由來和其他節氣一樣,即“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

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爲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爲鬥建,亦稱月建。正月建寅,立春爲歲首,交節日爲月首。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爲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

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爲“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爲起點,經南、西、北旋轉一圈,爲一週期,謂之一“歲”。故,寅月爲“春正”,立春爲歲首。北斗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風俗:

做醃菜:南京有諺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以備過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會趁着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小雪節氣過後,氣溫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乾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餈粑: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小雪時節吃餈粑的習俗。有俗語說,“十月朝,餈粑碌碌燒”。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到農家樂趣。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第2張

小雪風俗

曬魚乾:二十四節氣小雪習俗:曬魚乾,曬魚乾是小雪節氣的習俗,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刨湯肉:“小雪殺豬,大雪宰羊。”許多地方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小雪相關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爲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

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衆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石。

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爲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餈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