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梅雨指的是什麼

梅雨(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此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爲“梅雨”。梅雨季節中,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爲同音的“梅雨”。 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後,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爲“入黴”, 結束之日稱爲“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期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由於語言使用習慣語言,所說的梅雨並不僅僅侷限於江淮流域到日本一帶,中國東部地區如福建等在梅雨季節所發生的持續不斷的降水也稱爲梅雨。)

此外,由於這一時段的空氣溼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黴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黴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物始黴焉”。明代傑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黴也”。(關注梅雨天氣,就請關注本站梅雨專題 )

梅雨指的是什麼
掃碼關注公衆號

梅雨指的是什麼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標籤: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