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驚蟄節氣習俗:驚蟄祭雷神

導語:驚蟄節氣是三月的第一個節氣,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此時天氣逐漸轉暖,漸有春雷轟隆隆作響。說到打雷不得不提驚蟄祭雷神習俗。那麼對此,你有所瞭解嗎?本站爲您講解是怎麼一回事吧!


驚蟄節氣習俗:驚蟄祭雷神習俗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爲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諺雲:“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後的重要神祗。在臺灣,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着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壯族社會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語。在婚姻締結過程中,壯族的舅權作用相當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見甚至起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另壯族有雷公禁婚的習俗。相傳,農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關門睡大覺,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節,人們當選在這期間辦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禁止人間辦婚事。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因此,爲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隨着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不斷科學化,風、雲、雷、電便不再神祕,原本經常的、隆重的祭祀或消失,或轉換。但客家人對雷神、雷公的信仰卻依然如故,其一,客家地區雖然難覓專門的雷神廟,卻各種廟觀不同程度地供奉着雷神。其二,客家先民在長期的雷神膜拜中,得出許多與農耕有關的知識結晶,有關“雷神”、“雷公”的農諺廣爲流傳:“正月雷鳴二月雪”,“正月玩過,二月趟過,三月雷公猛雨也要做”等等。其三,雷神信仰已融貫於各地客家的歲時生活民俗禁忌。如廣西博白客家在土地節(即社日)時要用糯米做餈粑吃,並且一定要放上棠梨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驚蟄節氣習俗:驚蟄吃梨習俗由來

》》》瞭解更多驚蟄節氣習俗、養生、飲食、農事及相關常識請點擊:

 

驚蟄節氣習俗:驚蟄祭雷神
掃碼關注公衆號

驚蟄節氣習俗:驚蟄祭雷神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