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中元節怎樣寫冥包 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和寫法

資訊2.81W

導語:七月十五爲“鬼節”,這是爲鬼專門設計的節日。根據傳統習俗,民間人們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這半月的時間中給先人燒紙錢和祭祀,除了燒紙錢,有些地方還有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現在說起中元節燒包袱很多年輕人都不慎瞭解,甚至中元節怎樣寫冥包也成了一個難題,下面就爲大家介紹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和寫法。

中元節怎樣寫冥包 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和寫法

中元節怎樣寫冥包 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和寫法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袱包”是古時祭奠逝者,將冥幣以信袱的方式化給幽冥界的亡魂,以寄託哀思。相當於現在人郵寄錢財。由於地域不同,寫法也不盡一致,但大致相仿,其寫法大有講究,隨着老一輩的逝去,正逐步失傳。

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着摺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

農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們中元祭祖的日子。燒包袱,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靈時,都要燒包袱。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將打好的紙錢,用白紙封起來,就成了一個個長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後,還要用毛筆字寫上敬奉的字樣。

男稱大人,女稱孺人。

父母死三年內:父稱 新逝顯考,母稱 新逝顯妣。孝男:XX、XX

三年後:父稱故顯考,母稱故顯妣。孝男:XX、XX

其格式如下:

故顯考(姓)公 諱(名字) 老大人 正魂收用或冥間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故顯妣(父姓)母 (母姓)老孺人  正魂收用或冥間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孝男: XX 孫:XX   時間:年號(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

其他亡親稱呼:

九代:故鼻祖考(妣)          孝耳孫

八代:故遠祖考(妣)          孝雲孫

七代:故太祖考(妣)          孝乃孫

六代:故烈祖考(妣)          孝弟孫

五代:故天祖考(妣)          孝來孫

四代:故高祖考(妣)          孝玄孫

三代:故曾祖考(妣)          孝曾孫

二代:故祖考(妣)            孝孫

一代:故顯考(妣)            孝男

中元節怎樣寫冥包 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和寫法 第2張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元節燒包袱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來臨,按民間風俗,各地都忙於“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對中元節習俗知之甚少,特別是一些年輕人,或者平時接觸這種儀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麼“接”,怎麼“送”,怎麼“祭”,怎麼寫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於是,每年都有人跑來問我,或打電話問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這都是個對個解答,不夠大衆瞭解,爲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三元”之說,即: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慶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穀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食寒食,紀念賢人。《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稱:“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爲萬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題解稱:“一切衆生,生死命籍,善惡錄,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爲上元,即天官檢勾;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即地官檢勾;十月十五日爲下元,即水官檢勾。一切衆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賜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虛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陰大帝。又說,這“三元”又分別是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稱中秋節,攜老登高,爲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