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資訊8.15K

導語:還有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是清明節了,在清明節到來之前我們還要和一個傳統節日見面,那就是寒食節。可能很多人只是聽說過這個節日,並不知道什麼是寒食節?今天我們將寒食節的由來,還有關於寒食節的相關內容介紹給大家,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則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的源頭有二。其一是周代仲春末禁火的習俗。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周禮·秋官·司炬氏》雲:“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禁火期間不能舉炊,須得預先準備好食物,以備禁火期間食用,這種食物即所謂“寒食”。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第2張

寒食

寒食節的另一個源頭,是春秋晉國故地山西一帶祭奠介之推的習俗。介之推乃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後爲晉文公)流亡時一位忠貞的追隨者,後爲火焚,舉國哀痛。《荊楚歲時記》雲:“介子推(即介之推)三月五日爲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爲不舉火,謂之‘禁菸’,犯則雨雹傷田。”

寒食節的由來傳說

據說在公元前7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侯爵詭諸是晉國的君主。他的大兒子申生應該在他父親死後繼承王位。但侯爵另有安排。他想讓其愛妾驪姬生的兒子繼承他的王位成爲晉國的統治者。作爲不太稱職的父親,侯爵讓人把申生殺害了,當他又想用同樣的手段殺死他的二兒子重耳時,重耳聽到風聲後和他的一個忠臣介之推及隨從人員一起逃走了。

當重耳被迫離開家鄉之後,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跟隨重耳。19年間,重耳和他的全體忠實的官員和僕人四處流浪,無家可歸,親身體會到了飢寒交迫的滋味。一天,公子重耳與他的隨從在流亡魏國的途中病倒了。貧病交加,十分閒苦。平時。重耳靠隨從們採摘的野菜、野果充飢。那天病後,重耳再也咽不下野菜、野果,快要餓死了。他最忠實的隨從之一,介之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肉湯,獻給重耳,因而使重耳渡過了難關,保住了性命。

最後,於公元前636年,重耳設法奪回了應該屬於他的王位,就是後來的晉文公。

成爲國君之後,重耳決定對隨從自己流亡的功臣們進行封賞。但他竟然忘了那位“割股奉君”的賢臣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難受,決定不再見這個忘恩負義的君主。所以他背起自己的老母親,逃進家鄉附近一個大山裏,過起了隱居生活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第3張

寒食節的由來

後來,重耳記起了介之推,非常慚愧。所以就派人去找他。人們終於發現了他。重耳親自到深山尋他的大恩人。可只見重重青山,蔥蔥樹木,根本看不到介之推的影子。重耳站在山頂上呼喊,他聽不到回答。只聽見山谷的迴響,看不到介之推出來見他。重   耳知道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介之推肯定會被迫揹着母親從山裏跑出來。這樣,人們就可說服他回到王宮,過舒服的生活。因此,重耳下令放火燒山。恰巧正趕上風急火旺,火一下蔓延開來,不久,大火燒遍方圓數十里,持續了三天三夜。樹木燒光了。青山變成了焦土,但仍然不見介之推從山裏出來。於是重耳就派人去尋找。只見介之推背上揹着老母親,靠在一棵被燒焦的柳樹上,母子兩人都已經被活活燒死了。

重耳渴望見到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寧可被火燒死也不想見到他。重耳爲此非常傷心。於是下令建造一座廟字紀念他最忠實的隨員。同時下令在每年介之推死去的日子裏不舉火,吃冷食。所以,在寒食節人們不得不吃冷食,這在開始時持續了一個月,後來改爲三天。另外,人們從此開始參觀介之推的墳墓以示對他的思念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