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 二十四節氣夏至民風民俗

本站  你或許對節氣並不瞭解,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節氣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可有可無了,但作爲傳統文化的一種,我們有必要去了解相關的節氣傳統,這是文化的一種傳承。你知道24節氣中最初被確定的是哪個節氣嗎?沒錯,並不是第一個節氣,而是夏至節氣。下面我們理解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二十四節氣夏至民風民俗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 二十四節氣夏至民風民俗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 二十四節氣夏至民風民俗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爲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爲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爲制度。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吃“麥糉”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糉、角黍、李子、餛飩、湯麪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糉,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糉”,而且將“麥糉”作爲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麪爲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夏至節氣與風俗活動——吃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麪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節氣

夏至的沿襲民俗

周代夏至已有祭神儀式,認爲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飢餓。從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宋代《文昌雜錄》: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史》禮志記載:夏至之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夏至祭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有的地方麥糊燒(一種用麪粉調成糊在鍋中攤成極薄的大餅)供司竈、祖宗。也有擀麪爲薄餅,烤熟後夾以青菜、豆莢、豆腐等祭祖。

夏至是一年“四時”之一,標誌盛夏的來臨。與冬至開始數九一樣夏至起也數“夏九九”。《夏九九》有很多版本,最能反映中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的是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廟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着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牀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來臨之時,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已進入梅雨季節,而梅雨天氣溫高、溼度大、日照少,正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季節。《荊楚歲時記》說夏至這天,把用菊葉燒成的灰撒在農作物上,作物就不會遭受病蟲害。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諺語: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天中,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是人們旅遊觀光的最佳季節。漠河縣於1989年把“夏至”定爲旅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