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驚蟄我國各地傳統活動及食物

導語: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的傳統習俗都多種多樣,主要是因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每個地方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下面我們來看看驚蟄我國各地傳統活動及食物是什麼。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驚蟄我國各地傳統活動及食物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驚蟄我國各地傳統活動及食物

驚蟄習俗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祭白虎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爲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爲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打小人

打小人,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路旁、山邊等陰暗的地方進行,相傳這樣的地方煞氣大,較易招惹鬼神,剋制小人。

雖然打小人在平時也可以進行,但在驚蟄這天打小人,具有特別的寓意,據說效果也最好。因爲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雖然都出來活動了,但這時他們的力量還比較弱小,沒形成氣候,比較好打。小人也一樣,在小人未成氣候之前給予迎頭痛擊,可以起到壓制小人、打擊小人,讓小人遠離的作用。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驚蟄我國各地傳統活動及食物 第2張

驚蟄節氣習俗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吃梨

是因爲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炒蟲食蟲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於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

驚雷驚醒害蟲,在浙江寧波,驚蟄爲“掃蟲節”,農戶在這天要拿着掃帚到田間舉行掃蟲的儀式,是一種巫術儀式,意味將一切害蟲的“掃除”。

民俗中,掃帚什麼都能掃,如掃除妖魔鬼怪、掃魂、掃除疾病、掃除晦氣、掃除蟲害。民間舊時送葬,棺材後頭掛把掃帚,用來掃魂,以免死者把魂留To如遇上蟲害,江浙一帶就家家戶戶紛紛將掃把插到田頭地間,以請掃帚神來幫助消除蟲災。

驚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甦活動之時,因此客家先民主張早期滅蟲。驚蟄日,汀州客家還有做芋子叛或芋子餃吃的習俗,以芋子象徵“毛蟲”,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蟲。

贛南上猶、崇義甲帶以及吉安遂川客家,驚蟄日上午,農家將谷種、豆種、南瓜、向日葵籽及各種蔬菜種子取一小撮放入鍋中幹炒,謂之“炒蟲”。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驚蟄我國各地傳統活動及食物 第3張

驚蟄節氣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炒蠍豆

驚蟄一聲雷響,將龍震得擡起了頭(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和民俗,在本書第二章已有詳細介紹),同時,各種蟲子蠍子也出來了。所以,伴隨着二月二龍擡頭傳說的,是這一天的炒蠍豆民俗。

炒蠍豆據說是爲了炒豆報捷。在二月二這天,家家戶戶盛行的風俗是炒蠍豆。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蜚,據說吃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蟹。也稱爲“炒蠍子肚”,鄲城等地稱作“炒蠍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蠍子爪,蠍子不用打。”

蠍子豆,一般是選用粒大飽滿的黃豆,用鹽水浸泡,鹽水中加入八角、茵香、花椒等香料,經24小時後,將水濾去曬乾,置鍋中炒熟食之,此豆香脆可口。炒蠍豆,寓炒死蠍類毒蟲以除害之意。

據說二月二這天,“吃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吃了蠍子爪,蠍子不用打。”此俗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