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夏季降水爲何“北多南少”

入夏以來,北方頻繁降雨,一些地方遭遇暴雨甚至大暴雨侵襲。“雨水怎麼這麼多”成爲北方地區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

國家氣候中心7月16日公佈的監測數據顯示,主汛期以來(6月1日至7月15日),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33.5%、40.1%、15.6%。而南方大部地區降水偏少。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指出,近年來,北方夏季降水趨勢具有由連續偏少期向偏多期轉換的特徵。

主汛期以來,西北、華北、東北雨量都偏多

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主汛期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爲近5年來同期最多。降水區域差異明顯,“北多南少”分佈特徵明顯,華北大部、西北東部和中西部、東北中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內蒙古東北部和西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二成至1倍,局部偏多1至2倍;南方大部地區降水偏少。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進入主汛期以後,我國江南梅雨於6月6日開始,之後雨帶逐漸北推。長江中下游在6月23日進入梅雨期,6月29日“出梅”,較常年偏早11天,梅雨量470.5毫米,較常年偏少62.3%。

此後,隨東亞夏季風的向北推進,主雨帶進一步向北擴張,華北、黃淮及東北地區進入多雨時段。華北雨季於7月9日開始,較常年偏早12天,主雨帶位置較常年明顯偏北。

北方夏季降水有由偏少期向偏多期轉換的趨勢

針對主汛期以來北方多雨的成因,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從長期氣候變化趨勢和近期大氣環流影響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專家認爲,北方降水偏多、主雨帶北擡,體現了夏季主雨帶位置年代際變化趨勢,北方夏季降水趨勢在年代際尺度(年代和年代之間的比較,每10年是一個年代)上具有由連續偏少期向偏多期轉換的特徵。

尤其在最近4年,我國夏季主雨帶主要位於華北南部—黃淮一帶,較2009年之前的情況又略有北移(本報2012年11月15日《“南澇北旱”格局發生改變》曾報道)。

我國處於東亞季風區,這種主雨帶的年代際變化與東亞季風和大氣環流等年代際變化特徵密切相關。氣候監測顯示:近年來東亞夏季風強度增強,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北太平洋濤動處於負位相,這些因素均有利於西北太平洋水汽向我國北方輸送,因而有利於我國夏季北方降水偏多,造成我國夏季主雨帶位置偏北。

今年大氣環流形勢有利於北方降水

針對近期大氣環流形勢,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分析認爲,今年6月以來,在500毫帕大氣環流場上,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西亞—東亞北部爲寬廣的低壓槽,這樣的大氣環流分佈型有利於冷空氣頻繁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同時,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向北方輸送顯著偏強,加上入汛以來東亞夏季風偏強和熱帶印度洋水汽向我國東部輸送活躍,有利於南方水汽向我國北方輸送。

另外,監測顯示,6月以來副熱帶西風急流位置明顯偏北,我國黃淮等地區爲異常下沉氣流控制,不利於產生降水,而異常上升氣流主要位於我國華北等地。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我國入夏以來雨帶位置偏北,北方降水偏多。

夏季降水爲何“北多南少”
掃碼關注公衆號

夏季降水爲何“北多南少”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