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資訊6.13K

導讀:夏至即將到來,我們對夏至的來歷及含義瞭解多少呢?想必最基本的瞭解是這是一個節氣,有夏字,應該與夏天有關,至於夏至的由來及特點,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了,爲了讓大家深入瞭解夏至節氣,萬年曆小編帶來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夏至

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是我國24個節氣之一,這個節氣的到來,說明炎熱的夏天來臨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會比較高,這個節氣的公曆時間一般在每年的6月20日或者21日、22日,這個時候太陽直射北迴歸線,那麼夏至的意義和來歷是什麼呢?夏至的意義和來歷如下,意義:文化方面的意義,古時候會在這個時候慶祝豐收或者祭祀祖先,來祈求消災年豐;農業方面的意義,根據夏至時節的光照和氣溫,適時做好田間蟲害防治工作。來歷:在公元前七世紀的時候,古人通過工具測出日影,因此夏至這個節氣就確定了。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也就是說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這一天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夏天來臨。

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第2張

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爲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爲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爲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帶來局地災害。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第3張

夏至

夏至節氣吃什麼

夏至面

農曆五月間(陽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爲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麪(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麪是也……諺雲:‘冬至餃子夏至面’。”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糉子

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糉,並取菊爲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麪爲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有此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雲“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夏至的來歷及含義,夏至的由來及特點”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標籤:夏至 由來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