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 溫州人怎麼過廿四夜

資訊1.31W
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 溫州人怎麼過廿四夜

導語:很多人都知道小年在臘月二十三,其實臘月二十四也是小年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別,究根結底也是南北方的差異造成的。我們今天要說的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就是發生在臘月二十四的,因此溫州人也俗稱小年叫做過廿四夜。溫州不僅僅是方言特別,其小年的習俗也很是不同的。

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 溫州人怎麼過廿四夜

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 溫州人怎麼過廿四夜

溫州人的小年在臘月二十四,可不是在臘月二十三,所以溫州人過小年也叫作過“廿四夜”。

祭竈

農曆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鑊竈佛”,據說這天是竈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凡人功過的日子,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因爲據說竈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竈都少不了麥芽糖,爲的是竈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撣新

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前後,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各家各戶都在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趁此機會洗去家裏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準備乾乾淨淨迎春。

貼春聯

貼春聯過年的一種普遍習俗,溫州也不例外。早在宋朝,貼春聯已成爲流行的習俗。過去的春聯都是用墨在紅紙上寫黑字,最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紅紙上的春聯,頗受人們青睞。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受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 溫州人怎麼過廿四夜

分歲酒

俗稱擺分歲酒,。這頓飯是一年中最爲講究的一餐,一般在除夕之夜進行,一家人圍坐吃喝,歡快異常。但現在普遍把在春節前的十天內,由主人擺好酒席,以招待親朋好友的酒席都叫分歲酒。吃罷分歲酒,小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則要給小輩壓歲錢。

搗年糕

又稱“搗糖糕”,糯米摻秈米後,加紅糖或白糖調色,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再放入不同的印模裏,壓出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等具吉祥圖樣的甜年糕。除了長方形,也有做成元寶狀的年糕,插上銀花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有的人家將年糕做的元寶每個房間都擺上,也有的放在米缸裏,寓意着年年高升。過去不少人家備有石搗臼,一到臘月,或幾戶相約,或獨戶,由壯力的男子擔當搗手,婦女充當助手來搗年糕。小孩則圍在一旁觀看,時有大人摘一小團年糕給小孩,稱“吃糖糕奶”。在搗年糕的同時,家家戶戶也用糯米粉炊作鬆糕。

爲啥南北的小年會相差一天

溫州過小年的民俗活動 溫州人怎麼過廿四夜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爲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祭竈,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 早在宋朝,就要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清朝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工作情況。爲了節省開支,建立和諧社會,皇帝順便把竈王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竈。既然國家機關和政府部門都在這一天拜神,那麼工作人員(衙役下人之類)就只能推後一天再拜。自然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國,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科級以上幹部二十三祭竈,一般羣衆推遲到二十四。祭竈的時候要擺三副筷,爲什麼?竈王爺有個大老婆,另外包了個二奶。後來,據說是因爲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竈了。由於過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密切聯繫領導,受到的影響比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了和人民羣衆的一致。

由於地區差異和歷史變遷,現在已形成長江以北的地區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長江以南的地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風俗,但這兩天都是小年。 南方過的臘月二十四就是爲了“謝竈”——感謝竈王爺的美言,所以就產生了小年有過臘月二十三有過臘月二十四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