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由來

資訊3.38W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由來

導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當天有不少的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等等一系列的精彩活動,隨着時代的變化,糉子的花樣可是越來越多了,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但是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由來是什麼嗎?接下來就和萬年曆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由來

民間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另一種關於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的說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就是說我們現在吃的葉子包的糉子,其實在以前是竹筒裝起來的,所以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世界各地吃糉子習俗:

日本的端午節是陽曆的五月五日,他們的糉子主料是米粉,其糉子形狀酷似鐘形。馬來西亞人包的糉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糉子,其特點是個頭大、除鮮肉糉、火腿糉外,還有一種豆沙糉、椰蓉糉,食之非常可口。

緬甸人也愛吃糉子,他們在端午節時,用糯米作主料,將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糉子香氣誘人,軟酥酥,甜滋滋,別人風味。

祕魯人是在聖誕節的吃糉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糉子,甚至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孃家,再來嚐嚐母親製作糉子的風味。

菲律賓的糉子是長條形,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糉子相同,糉子還是菲律賓過聖誕節時必不可少的食品。

以上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內容“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由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請點擊》》2016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