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生活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故事

生活2.56W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是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故事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故事 第2張

糉,即“糉籺”,俗稱糉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糉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糉,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糉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糉子有鹹糉和甜糉兩大類。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故事 第3張

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糉子的種類,從口味上分,糉子有鹹糉和甜糉兩大類;從糉子餡上分,鹹糉有肉糉、鹹肉蛋黃糉、香菇糉、鮑魚糉、蓮子糉等,甜糉有水果糉、豆沙糉、棗子糉、香芋糉等;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地區的人愛吃鹼水糉、白糉。北方糉子多是簡單白米、赤豆、棗,蘸着白糖。而在南方,糉子口味豐富,鮮肉、鮮肉、火腿、蛤蔞、蛋黃、豆沙、排骨、蜜棗、蓮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