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晚上立秋有什麼說法 晚上立秋說的是幾點到幾點

導語:立秋有早晚立秋之分,一般根據立秋到來的時間段來區分,那麼,一般晚上立秋說的是幾點到幾點呢?其實,區分早晚立秋的方法很簡單,以中午12點位爲分界點,12點之前的爲早立秋,12點之後的爲晚立秋。那麼,民間對於晚上立秋有什麼說法呢?晚立秋會怎麼樣?我們一起來了解。

晚上立秋有什麼說法 晚上立秋說的是幾點到幾點

晚上立秋有什麼說法 晚上立秋說的是幾點到幾點

晚立秋

按照時間點來劃分:0點-12點爲早立秋,12點-24點爲晚立秋。

不過,諺語中的“早”和“晚”指的是陰曆的日期而不是到達黃經角度的準確時間。比如六月初一就是早,七月初一就是晚。“冷”和“熱”也是指不同年份的相同陰曆日期之間的比較。

如果六月初一就立秋了,到七月初一已是陽曆的9月初所以“冷颼颼”;而同樣是七月初一,如果才立秋,正值陽曆的8月初,當然“熱死牛”了。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諺語,不可輕言“沒有科學道理”

民間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認爲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若在下午以後,天氣就還要熱上一陣。

按老話,人們認爲今年立秋以後還要熱上一段時間,即常說的“秋老虎”。

氣象專家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判斷,短期徹底涼快下來還不太可能。但這並不是氣象學上的“秋老虎”。“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天數約7-15天。通俗地說,就是高溫先退再上,纔算是“秋老虎”。

立秋對古人來說有多重要?

晚上立秋有什麼說法 晚上立秋說的是幾點到幾點 第2張

立秋

民俗專家介紹說,“立秋”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且習俗衆多。時至今日,我國民間仍有在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對古人來說,立秋可是個大節氣,人們要舉行各種儀式,來歡迎這個成熟豐收的季節。

帝王家的迎秋儀式,可謂正式而隆重。早在周代,逢立秋之日,天子便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祭祀迎秋。漢代繼承這種習俗,天子去西郊迎秋,要射殺獵物祭祀。《後漢書·祭祀志》記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中記載:“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朝時,宮廷中殿要種一棵梧桐樹,立秋這天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夢粱錄》中記載:“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

民以食爲天,民間迎秋的儀式,幾乎都和吃有關。人在夏季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些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於是立秋這天就有了“貼秋膘”的習俗:有些地方還有“啃秋”習俗,“啃秋”也叫“咬秋”,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城裏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瓜棚裏、樹陰下,三五成羣,席地而坐,抱着紅瓤西瓜啃,抱着綠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