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習俗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與風俗

導語:在每年的臘月裏,有一個重大的節日,就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臘八節。臘八節是在古代就有了,那麼,大家知道關於臘八節的來歷習俗有哪些?有關臘八節的由來與風俗是什麼?想了解清楚的朋友們一定要收好以下這份指南了,爭當做個無所不知的文化人。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習俗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習俗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與風俗

臘八節

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的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爲相傳在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所以又被稱爲佛成道節。

在中國的時候,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傳統習俗,河南等地方,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習俗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與風俗 第2張

 過臘八節

臘八節的習俗

1、臘八粥

臘八的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的時候,每逢臘八的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的時候,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非常的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來食用。

臘八粥熬好以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可以贈送給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纔是全家人一起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非常好的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寓意。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爲自己積德。

2、臘八蒜

華北的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傳統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以後,正好是春節的時候,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的時候,就着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會非常的美好。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臘八豆腐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的時候,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4、臘八面

中國北方臘八面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的時候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臘八面。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習俗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與風俗 第3張

 臘八節圖片

臘八節爲什麼喝臘八粥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爲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纔算熬好了。

更爲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爲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爲獅頭,桃仁作爲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纔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纔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爲自己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