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三九天是什麼意思 三九代表什麼含義

導語:很多人並不瞭解一些氣候上的傳統說法,例如“三伏天”“三九天”等等。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人們經驗的總結,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傳承。那麼三九天是什麼意思?到底三九代表什麼含義?下面爲您介紹。

三九天是什麼意思 三九代表什麼含義

三九天是什麼意思 三九代表什麼含義

三九天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逢壬日算起的三個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

三九天的算法是以冬至逢壬日(干支歷)爲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計算三九寒天這方法自古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

數九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樑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爲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爲從冬至逢壬日算起,到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爲什麼要數“九”呢?爲什麼不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徵暖來寒去。九,爲“至陽”之數,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着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着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三九天爲什麼冷?

在冬至時期,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單位面積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地面日熱量收支逆差尚未達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後,雖然白天日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同時,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增加也很緩慢。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時節才達到最大值。由於空氣的溫度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時節氣溫最低(當然,並非全國如此,年年如此,具體因地區、因年歲而異)。另外,“三九”前後,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爲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三九天是什麼意思 三九代表什麼含義 第2張

三九天

地球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來的熱,到夜裏就把它散發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熱多,晚上散發的熱少,這樣,每天都能積一些熱。冬天,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每天不但不能積存,還要把夏天積存下來的熱用掉一些。冬至這一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少,可是地球上還有一些儲存的熱。過了冬至,儲存的熱越來越少,到“三九”,地球熱的儲存是一年最少的時候,所以也就最冷。

 三九天氣候特點

一般三九天時期正好是小寒到大寒時期,小寒節氣的時候,我國北方地區大部已經在冰點以下了。東北偏北一帶地區平均最低氣溫在零下30度,最冷時還會達到零下50度。所以,這一帶地區爲我國最冷地帶之一。其他西北或東北地區,平均氣溫在-10度到-20度之間。這個時節,即便是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也在零下7度左右,就北京地區來說,平均氣溫在零下5度左右,最冷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零下15度。秦嶺淮河線上的地區溫度在冰點上下徘徊。南方個別地區偶爾會出現零度以下的溫度,但是比較少,像江南地區一般在4、5度左右。相比於上述地區,華南地區就比較暖了,除非有強冷空氣下來,不然10度以下的氣溫是非常少的,幾乎溫度都在10度以上。尤其冷空氣走後,回暖非常快,所以華南地區冬季真正寒冷的時候是非常短暫的。但是,這樣忽冷忽暖的天氣是有危害的,不僅會影響農作物成長,還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容易感冒。

大寒節氣的時候,氣溫是比小寒要高一點的,這也足以證明,大寒節氣之後,氣候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對於一些地區來說,上升一度體感並沒有太大區別。北方地區仍然是保持着較低溫度,仍然是萬里冰封的景象。冷空氣照樣非常頻繁。雨雪天也經常出現。此外,大風天氣這時候也颳得甚是猛烈。防寒保暖工作不能鬆懈。進入大寒節氣之後,已經開始迎來“四九天”,這四九天其實和三九天的寒冷程度是不分上下的,有些地方的人們甚至認爲“四九”比“三九”要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