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寒露節氣養生小常識 2018寒露健康養生8大要點

導語:寒露節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寒露節氣氣溫下降非常明顯,保暖措施應該做起來了,尤其一些提倡“秋凍”的朋友,如果你這個時候在北方,已經過了“秋凍”的時節,別再光膀子了,小心着涼感冒。下面爲大家介紹2018寒露健康養生8大要點。

寒露節氣養生小常識 2018寒露健康養生8大要點

寒露節氣養生小常識 2018寒露健康養生8大要點

寒露養生(來源:網絡)

寒露節氣養生小常識:衣食住行

穿衣:區域性的差異在秋冬表現得格外強烈,南方的廣東海南等省還有些暖意,北方城市則普遍降溫。毛呢大衣在一些北方城市已經派上用場,作爲可以穿到冬天去的款式,保暖性自不必多言,細膩的呢子亦顯得頗有質感。也許是要打破常規印象,不再那麼正式,於是用帽領將整個人放鬆,演繹隨性優雅。

寒露穿衣推薦:條紋T恤做打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百搭、經典,顯瘦,簡潔而明快,無論是視覺效果上還是功能上,條紋都讓人無可挑剔。穿着它,你還是你,有些特別的你。

飲食: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爲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寒露養生(來源:網絡)

起居:寒露以後,隨着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此時很多疾病的發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運動:寒露前後溫度變化很大,由開始的涼爽變成了寒冷,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及時的適應,這段時間不適合做太劇烈的運動,健走和慢跑這種緩和的運動是最佳選擇,能活動全身的肌肉,也能適當增加身體陽氣,還不至於太熱,引起風寒感冒。

寒露養生(來源:網絡)

寒露節氣養生小常識:保暖睡眠

適時添衣: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早睡早起: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養陰防燥: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症狀,即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蘇所長表示,寒露時節養生跟秋分不一樣,寒露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