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七月半封包怎麼寫 七月半燒包書寫格式

導語:七月半之際,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燒包的風俗,而在進行這一風俗活動之前,需要先寫包。寫包有很多講究。首先,寫包的人是專門的,並不是誰都能寫;其次,寫包的格式及文字也是規範的,不能亂寫。那麼,具體七月半封包怎麼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七月半燒包書寫格式。

七月半封包怎麼寫

七月半封包怎麼寫 七月半燒包書寫格式

七月半燒包

封皮內容解釋:

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如下(以花包爲例,括號內爲解釋):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故收用(已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祀(陽間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年月日叩化(農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具體寫法如下:

第一列:

花包,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爲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填寫。

白包,“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爲對新亡人需要按期限燒各種包(如七七包、一週年包、二週年包和三週年包),每次燒包填寫的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

如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週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週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週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

第二列:

一般不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爲“付與”。

七月半封包怎麼寫 七月半燒包書寫格式 第2張

中元節燒包

第三列:

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

首先需要在“故”字之後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係;

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係就行;

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並且要將姓和名分開,如寫給男先人就稱“某公某某”(前一“某”爲姓,“公”爲性別,後“某某”爲名),寫給女先人爲“某母某氏”(前“某”爲夫家之姓,後“某”爲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後稱男先人爲老大人、女先人爲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後寫“名下”即可。

第四列:

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與收包人的關係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

第五列:

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寫了。

中元節爲什麼要燒包?

七月半封包怎麼寫 七月半燒包書寫格式 第3張

燒包

包,也叫包袱,就是將紙錢分爲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後用封皮包裝就成爲“包”。

袁枚《新齊諧·燒包》:“粵人於七月半,多以紙錢封而焚之,名曰燒包,各以祀其先祖。”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爲日本的“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爲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