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入伏是啥意思 入伏是節氣嗎

資訊1.42W

導讀: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分爲了三個部分,分別是入伏、中伏和出伏,那麼你知道入伏是啥意思?入伏是什麼時候嗎?三伏天介於節氣之間,那入伏是節氣嗎?接下來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入伏是啥意思

入伏是啥意思 入伏是節氣嗎

入伏

入伏釋義:進入伏天;伏天開始。入伏就代表天氣真的變熱了,三伏是一年365天裏面身體體表氣血最旺盛的時候,而且也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因此大家千萬別錯過這段時間。

“伏”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據氣象部門介紹,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入伏是節氣嗎

入伏不是在二十四節氣內,因此不是節氣。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溫季節就此開始。伏,分爲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期,這是因爲逐漸夜短晝長,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爲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

入伏是啥意思 入伏是節氣嗎 第2張

入伏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三個庚日後數到第四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爲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爲20天。

伏,是避暑之意。從夏至開始,晝短夜長,熱的中間潛伏着寒冷的因素,當初起名“伏”是很科學的。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入伏下個節氣是什麼:大暑

三伏天是很早就存在於我國的一個說法,今年7月17日入伏後便正式進入了三伏天,三伏天並不是節氣,但它和節氣之間也有關聯。

不過入伏不屬於二十四節氣中的任何一個,而是一種單獨的天氣現象,不過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始於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

古人以天干地支記錄時間,每10天出現一個庚日,而由於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入伏的時間各年也不一樣,今年入伏後的下一個節氣是大暑。

 三伏天注意事項大全

入伏是啥意思 入伏是節氣嗎 第3張

 三伏天注意事項大全

靜坐除煩

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會比年輕人更高。

緩解煩躁心情可以採用靜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動作,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

方法是: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嚥,可連續吞嚥3次;然後,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認爲“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

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牀比較好。

入伏是啥意思 入伏是節氣嗎 第4張

 三伏天注意事項大全

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鐘爲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干擾晚上睡眠。

多吃清淡食物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爲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

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