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入伏是什麼意思啊 三伏天入伏的含義解釋

導語:入伏是什麼意思啊?三伏天的開始即爲“入伏”,也就是初伏的第一天。那麼,初伏的第一天是什麼時候呢?按照天干的算,入伏的時間爲夏至節氣的第三個庚日,通常入伏後10天爲初伏。下面我們通過三伏天入伏的含義解釋,瞭解更多關於入伏的內容知識。

入伏是什麼意思啊 三伏天入伏的含義解釋

入伏是什麼意思啊 三伏天入伏的含義解釋

2019入伏時間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三伏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爲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峯,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爲10天,中伏爲10天或20天,末伏爲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爲初伏,第4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爲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爲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入伏後我們該注意什麼

入伏是什麼意思啊 三伏天入伏的含義解釋 第2張

入伏

勤於換衣:夏季暑熱之邪當道,皮膚腠理疏鬆,汗液排泄,因此,要適當的少穿衣。但是,氣溫一般接近或超過35℃時,穿衣太少,皮膚非但不能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讓人感覺更熱。建議大家注意選擇衣料,絲綢、棉布、真絲等最好。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溼生細菌。衣服的顏色多選擇淺色系列,以減少陽光的照射。

多喝點水:夏季由於陽氣盛,腠理疏鬆,汗液排泄多,因此失水多,應該多喝水。在飲食滋補方面,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爲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鯽魚、蝦、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進食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藥粥”,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晚睡早起:夏季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點睡、早點起,中午有條件的儘量小睡片刻,有助緩解疲勞,以保持心神安寧。

避免焦慮:夏季運動量不宜過大、過於劇烈,應以運動後少許出汗爲宜,以免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損傷心陰。對於夏季依然堅持鍛鍊身體的人可以選擇練太極拳。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應保持清淡的心態,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2019年入伏時間黃曆查詢

入伏是什麼意思啊 三伏天入伏的含義解釋 第3張

2019入伏

公曆:公元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巨蟹座

農曆:二零一九年 六月(小)初十 屬豬

【宜】訂婚 結婚 入宅 搬家 安葬 納財 赴任 求嗣 豎柱 上樑 求財 平治道塗 祭祀 嫁娶 納采 移徙

【忌】齋醮 祈福 栽種 開渠 放水 裝修 動土 置產 破土 築堤 蓋屋 造橋 納畜 開倉 經絡 修造

二十八星宿:本日之吉凶 北方牛金牛-兇

牛星造作主災危,九橫三災不可推,家宅不安人口退,田蠶不利主人衰,

嫁娶婚姻皆自損,金銀財谷漸無之,若是開門並放水,牛豬羊馬亦傷悲。

本日河圖洛書九星吉凶:

門前見攝提,百事必憂疑,相生猶自可,相剋禍必臨。先天坎北方 後天坤西南

死門並相會,老婦哭悲啼,求謀並吉事,盡皆不相宜。應巨門之宿 其號爲病符

地母經:

詩曰:太歲己亥年,人民多橫起。秋冬草木焦,春夏少秧蒔。豆麥熟燕吳,桑麻淮魯死。葉少天蟲盛,蠶娘面無喜。稼穡不值錢,倉囤缺糧米。

卜曰:歲逢己亥初,貧富少糧儲。蠶娘相對泣,採葉扳空枝。更看春秋裏,蜂蝶滿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