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入秋如何防秋燥 2018入秋防燥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導語:入秋如何防秋燥呢?秋天的氣候有一個專有名詞,即“秋燥”,也就是說,秋季非常乾燥,所以,在入秋之後,我們在養生方面一定要注意防燥。但是,去秋燥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必須要從多方面進行。小編覺得2018入秋防燥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入秋如何防秋燥 2018入秋防燥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入秋如何防秋燥 2018入秋防燥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入秋如何防秋燥——生活起居

多睡一小時,保持充足睡眠。增加睡眠一小時,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少開電扇,關窗睡覺。秋天晝夜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保護臍部,預防疾病。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散。

堅持鍛鍊,但切勿過量。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得到體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無常,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後吹風,容易傷風感冒。因此衣物需逐漸添加,不可過早過急。

注意胃部保暖。秋天需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覺時需關好門窗,腹部蓋好被子,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入秋如何防秋燥 2018入秋防燥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第2張

入秋如何防秋燥——飲食

秋燥症主要表現爲全身燥熱、口脣乾裂、心緒不寧,有的人會生出口瘡,或者出現咽喉腫痛等症狀,還會長出紅且發痛的痘痘。“秋燥症”雖不十分嚴重,但一些病症。

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舊病復發,中醫上講,當燥邪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

專家建議,對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儘量少吃油炸、燒烤以及熱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這些食物容易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蘋果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每日的早餐,用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棗和乾薑、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熘白菜、糖蒜等。

遇有風雨陰溼天氣或者體內有溼、大便稀的情況,應增加祛風排溼的飲食,如選用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蔥、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在乾燥天氣或口乾舌燥、大便乾的情況下,應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雞蛋羹等。

入秋如何防秋燥 2018入秋防燥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第3張

入秋如何防秋燥——中藥防燥

1、增液潤燥:玄蔘10克、麥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實10克、甘草3克。

適應症:熱病後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祕不通。

2、滋燥養榮:當歸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風12克、甘草3克、黃芩10克。

適應症:血虛生燥,皮膚皺摺,筋急抓枯。

3、潤燥清火:連翹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決明15克。

適應症:燥氣化火,耳鳴目赤,牙齦咽喉腫痛。

4、生津益胃:沙蔘10克、麥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適應症:舌燥脣乾、不思飲食,舌紅無苔,熱病後胃津未復。

5、潤腸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銀花15克、玄蔘10克。

適應症:大腸受熱、大便乾結、口腔乾燥。

標籤:秋燥 入秋 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