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天氣乍暖還寒如何養生 春季忽冷忽熱養生4原則

導語:3月之後,我國各地氣溫開始有明顯的回升,但其實這樣的回暖並不穩定,因爲冷空氣活躍,所以很有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降溫,讓我們措手不及。那麼,天氣乍暖還寒如何養生比較好呢?首先要從生活起居下手,以下春季忽冷忽熱養生4原則一定要了解。

天氣乍暖還寒如何養生 春季忽冷忽熱養生4原則

天氣乍暖還寒如何養生 春季忽冷忽熱養生4原則

天氣乍寒乍暖養生

衣:春捂秋凍注意保暖

驚蟄時節儘管天氣回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以“捂”爲主。如果過早穿上單薄的裙裝,暴露在外的肢體易受風寒溼氣侵襲而出現麻木、痠痛、行動不靈等不適。

食:清溫平淡適當進補

飲食宜清淡,少吃辣椒、蔥蒜、胡椒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另外,這個時節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可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

住:早睡早起趕走“春困”

進入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專家稱,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常常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愉悅精神,增強體質,保持身體健康

行:運動不宜過於激烈

春季是運動健身的最佳季節,但不宜太過激烈。可選擇瑜伽、健走、慢跑、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伸懶腰、散步可以消除疲勞,有助於健康。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有利於人體疏通氣血,生髮陽氣。

同時,外出踏青、登山、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呼吸到室外的新鮮空氣,消除眼睛疲勞,還能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保持韌帶的彈性和椎關節的靈活性。

 早春“春捂”有必要:

天氣乍暖還寒如何養生 春季忽冷忽熱養生4原則 第2張

春季養生

1、衣服要遞減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系處於“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於一下子脫掉衣物,而應一件一件地脫,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

2、“春捂”應“下厚上薄”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爲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爲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所以,春天還是以遵循“下厚上薄”爲好。

3、“春捂”要有度“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鬆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着涼“傷風”。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脫掉棉衣,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對健康不利。特別是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徵”。主要表現爲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腹瀉、吐奶,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這是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高,如果“捂”過了頭,就易誘發中暑。

4、春捂要看當地氣象指數。春季何時該捂,必須根據天氣而定。一般說,春季早晚氣溫較低,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便可適當減衣。只有當白晝氣溫達到20℃以上,且比較穩定,這時,肌體經過數週的調節,已經逐步適應了節氣的變化,即便穿得單薄些也不至於患病。

5、春捂重在下半身。初春季節,因着涼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禍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發季節病或舊病復發,尤其是婦科,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患者明顯增多。每年冬去春來因愛美而受涼致病的女性急劇增加;下腹脹痛、月經不調、出血淋漓不盡者大有人在。這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而造成的惡果。所以,爲了您的健康,春天還是捂住下身爲好。

6、春捂也要鍛鍊。中醫認爲,防病如禦敵。春捂只是被動防禦。要想防疾健身,還必須從春天開始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飲食上要注意調養肝氣去春火,應該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有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蘿蔔等;果品有栗子、紅棗、枸杞和菠蘿等。除了春捂有度與藥食調理外,還需調養精神,制怒養肝,以防春火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