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美食

上海不吃本幫菜,真的叫白來了!

美食1.33W

上海怎麼能不吃本幫菜,這纔是最上海,最地道的上海美食!

上海不吃本幫菜,真的叫白來了!


生煎包


生煎包是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爲生煎,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爲“饅頭”,因此管生煎包叫生煎饅頭。

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聞起來香香的,咬一口滿嘴湯汁。有人如此形容上海生煎包:“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頭靠烘烤,鮮餡湯汁滿口來,底厚焦枯是敗品。”


小籠湯包


小籠湯包,一般指小籠包,又稱小籠饅頭,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承傳、發展和演變而成。

在上海,最有名氣的小籠包自然是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包有百年曆史,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初名“南翔大肉包子”,後稱“南翔大包子”,再稱“古猗園小籠包”,現叫“南翔小籠包”。從名稱的變化中,可窺見歷史的一些痕跡。


紅燒肉


紅燒肉是中華的一道經典名菜,口感肥而不膩、軟糯香甜,是老少皆宜的美食,因此在中國各地流傳甚廣。做紅燒肉,掌握好了火候,你可以做出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甜而不粘、濃而不鹹的味道來。

上海人做紅燒菜的特點: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相對於杭州的紅燒肉(東坡肉)和無錫的紅燒肉而言,有非常鮮明的濃油醬赤的特點,而且口感比較甜。


鮮肉月餅


不管月餅餡料怎麼變,上海人最愛的貌似還是鮮肉月餅。鮮肉月餅皮很酥脆,裏面的肉鮮美十足,一口咬下去還能嚐到鮮美的湯汁,味道整體很清淡,所以吃起來並沒有多油膩,當然這也要看個人口味。

上海鮮肉月餅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前,僅在中秋節前供應。以老大房和光明邨大酒家的最爲有名,爲了一口鮮肉月餅排上幾個小時的隊的人,不在少數。


白斬雞


白斬雞又稱三黃油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多作爲宴席冷盤,供佐酒之用。因雞在烹煮時不加調味,故稱白斬雞,又因食用時隨吃隨切,故又稱白切雞。

上海白斬雞始於清朝末年,發展到後來,上海各飯店和熟食店都經營白斬雞,不僅用料精細,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同雞一起上桌蘸食。如今的上海經營白斬雞的店面數不勝數,但是銷量、質量、聲譽獨佔鰲頭的,還是小紹興的白斬雞。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曆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

要說去哪裏吃魔都大名鼎鼎的排骨年糕,一定繞不過老字號鮮得來。它家的排骨年糕特別軟嫩,甜甜的,很有老上海的味道!不過也有人說它“排骨年糕大王”的稱號恐怕要保不住了,畢竟經營排骨年糕的店那麼多,畢竟好吃的排骨年糕不止它一家,畢竟······


上海糕團


上海人對於糕團,有種無法形容的情結。首先吧,種類很多,條頭糕、金糕、雙釀團、拉糕、定勝糕、重陽糕、海棠糕、薄荷糕、鬆糕、黃鬆糕、綠豆糕、赤豆糕、橘紅糕、擂沙團、餈毛團,等等,甜香軟糯,花色繁多。

要說一些小吃店裏有這些糕團也沒什麼稀奇,但是上海愣是做成了老字號!滬上那些老字號糕團,這麼多年過去米道依舊嗲到不行,有的老字號前面永遠排着隊!比如範大成、王家沙什麼的,值得一提的是老城隍廟綠波廊桂花拉糕可謂滬上名頭最大的糕團了!


糖醋小排


糖醋小排,也是上海的一道特色名菜,鮮嫩酥糯,酸甜相融,肥瘦相間,紅亮油潤,幾乎每家飯店都能吃到。有人說它是一道老少皆愛、風華絕代的菜!

上海人吃糖醋小排,有人喜歡冷吃,有人喜歡熱做。我就想說,如果要自己在家烹製,要注意熬製糖色的時間,不宜過長,顏色稍有變化就應及時倒入調料,放入小排,否則就變成拔絲排骨了。


本幫醬鴨


江浙滬一帶都有吃醬鴨的習慣,而上海的醬鴨則體現了很多上海菜共有的特點——濃油醬赤。除此之外,魔都的醬鴨鴨肉鮮嫩,鹹甜適中,香濃味醇,色澤紅亮。

上海經營本幫醬鴨的店很多,比如,綠楊村據說用野鴨做的醬鴨,瘦瘦的,沒有油膩感,有辣味;光明邨是天天有人排隊的熟食店,其獨門烹製的醬鴨油光蹭亮,光看就讓人很有食慾。


本幫薰魚


薰魚在江浙滬一帶都很流行,雖然名帶“薰”字,其實並不是熏製的。江南的薰魚有多種做法,其中一種是先醃製,再油炸,最後浸入滷汁入味的。上海本幫薰魚用的多是這種方法。

薰魚是一道家常菜,不少上海人估計是從小吃到大的。將魚肉切成段下油鍋炸透,再浸沒在醬汁裏,濃油赤醬,外脆內酥,回味無窮。有些人專愛尋熱薰魚享用,因爲他們覺得新鮮出爐的滋味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