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資訊6.95K

導讀:說起中秋節,首先想到月餅的人不僅僅是吃貨,而且是下意識的回答,月餅一次出現的最高頻率就是在中秋節,而且再不喜歡吃月餅的朋友到了中秋節也會買月餅,月餅是中秋節不可分割的代名詞。那麼,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有哪些你知道嗎?不知道,就來看看萬年曆小編對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的簡單介紹吧。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爲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羣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第2張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還有一種流傳更廣的說法,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了一條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字樣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爲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我國東北地區,更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人們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諧成天下人們美好的心願。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嫦娥奔月

傳說嫦娥是遠古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當時十日齊出,非常炎熱,莊稼都給曬焦了,給神州大地帶來了巨大的恐怖和災害。后羿爲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個太陽,人們終於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爲天下人所敬慕。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第3張

嫦娥奔月

他聽說崑崙山西王母那裏有種“不死藥”,這種藥,一人吃了可以昇天成仙,兩個人分吃了,就可以長生不老。於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討取,終於得到。

后羿與嫦娥夫妻恩愛,他捨不得心愛的妻子,也捨不得衆鄉親,不願意一個人上天成仙,就把藥帶回家交給了嫦娥保存。后羿有個叫逢蒙的徒弟,是個奸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獵,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爲使不死藥不落入壞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不料吞下藥後,她身輕如燕的不由自己地飛上了月宮。后羿便在院子裏設下供案,擺上瓜果食品,對月遙念嫦娥。

人們也紛紛仿效,以後年年如此,於是便形成了八月十五這個節日。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第4張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爲了節日的必備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