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養生

中醫食療調理五心煩熱

養生2.34W

中醫指出,五心煩熱多爲腎陰虛,陰虛的人容易上火,建議多喝水,中醫認爲,腎主五心,當腎陰不足、腎火過旺時會造成五心煩熱。

中醫食療調理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的常見三種類型

火鬱型

五心煩熱,胸悶,口臭,牙齦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黃,大便幹,舌紅苔黃等。多因飲食不節,致胃陽被鬱,不得泄越,發爲五心煩熱。

治宜清泄肝膽、脾胃,給予解鬱泄熱湯:柴胡15克,鬱金12克,龍膽草12克,黃芩15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5克,元參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黃連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連翹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瀉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虛型

午後自覺五心煩熱,稍微勞作就會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一般與肝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統攝全身血液。肝爲藏血之髒,調節全身血液供應量。肝脾受損,生血、統血、藏血失職,遂至血虛,血虛不能制陽,導致五心煩熱。

治宜健脾益氣、養肝補血,給予生血湯:黨蔘30克,白朮15克,雲苓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30克,杭芍20克,丹蔘20克,黃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龜板20克,鱉甲15克,鹿角膠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陰虛型

五心煩熱且午後熱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覺時手腳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口燥咽乾,舌紅少苔等。陰虛型五心煩熱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多見於肺、肝、腎三髒陰虛者。其中肺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除了以上症狀外,還伴有鼻鳴音、乾咳氣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絲;肝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乾澀等;腎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耳鳴、腰膝痠軟等。

治宜滋補肝腎,給以滋陰湯:知母20克,黃柏12克,生地黃30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萸肉20克,山藥15克,雲苓15克,沙蔘15克,麥冬15克,元參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龜板10克,鱉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中醫指出,五心煩熱多爲腎陰虛,陰虛的人容易上火,建議多喝水,中醫認爲,腎主五心,當腎陰不足、腎火過旺時會造成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的常見三種類型

火鬱型

五心煩熱,胸悶,口臭,牙齦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黃,大便幹,舌紅苔黃等。多因飲食不節,致胃陽被鬱,不得泄越,發爲五心煩熱。

治宜清泄肝膽、脾胃,給予解鬱泄熱湯:柴胡15克,鬱金12克,龍膽草12克,黃芩15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5克,元參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黃連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連翹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瀉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虛型

午後自覺五心煩熱,稍微勞作就會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一般與肝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統攝全身血液。肝爲藏血之髒,調節全身血液供應量。肝脾受損,生血、統血、藏血失職,遂至血虛,血虛不能制陽,導致五心煩熱。

治宜健脾益氣、養肝補血,給予生血湯:黨蔘30克,白朮15克,雲苓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30克,杭芍20克,丹蔘20克,黃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龜板20克,鱉甲15克,鹿角膠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陰虛型

五心煩熱且午後熱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覺時手腳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口燥咽乾,舌紅少苔等。陰虛型五心煩熱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多見於肺、肝、腎三髒陰虛者。其中肺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除了以上症狀外,還伴有鼻鳴音、乾咳氣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絲;肝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乾澀等;腎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耳鳴、腰膝痠軟等。

治宜滋補肝腎,給以滋陰湯:知母20克,黃柏12克,生地黃30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萸肉20克,山藥15克,雲苓15克,沙蔘15克,麥冬15克,元參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龜板10克,鱉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中醫指出,五心煩熱多爲腎陰虛,陰虛的人容易上火,建議多喝水,中醫認爲,腎主五心,當腎陰不足、腎火過旺時會造成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的常見三種類型

火鬱型

五心煩熱,胸悶,口臭,牙齦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黃,大便幹,舌紅苔黃等。多因飲食不節,致胃陽被鬱,不得泄越,發爲五心煩熱。

治宜清泄肝膽、脾胃,給予解鬱泄熱湯:柴胡15克,鬱金12克,龍膽草12克,黃芩15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5克,元參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黃連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連翹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瀉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虛型

午後自覺五心煩熱,稍微勞作就會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一般與肝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統攝全身血液。肝爲藏血之髒,調節全身血液供應量。肝脾受損,生血、統血、藏血失職,遂至血虛,血虛不能制陽,導致五心煩熱。

治宜健脾益氣、養肝補血,給予生血湯:黨蔘30克,白朮15克,雲苓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30克,杭芍20克,丹蔘20克,黃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龜板20克,鱉甲15克,鹿角膠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陰虛型

五心煩熱且午後熱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覺時手腳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口燥咽乾,舌紅少苔等。陰虛型五心煩熱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多見於肺、肝、腎三髒陰虛者。其中肺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除了以上症狀外,還伴有鼻鳴音、乾咳氣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絲;肝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乾澀等;腎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耳鳴、腰膝痠軟等。

治宜滋補肝腎,給以滋陰湯:知母20克,黃柏12克,生地黃30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萸肉20克,山藥15克,雲苓15克,沙蔘15克,麥冬15克,元參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龜板10克,鱉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知柏丸、杞菊丸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