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春捂秋凍冬藏夏什麼 春捂秋凍夏涼冬藏的含義解釋

導語:春捂秋凍冬藏夏什麼?俗語說:春捂秋凍,夏涼冬藏。春捂,即在春天到來之際,不要完全脫出厚衣服,要慢慢來,這樣身體才能適應。秋凍指秋天不要太早穿上厚衣服,要讓身體慢慢去適應逐漸變冷的氣候。其他的兩個季節也有其養生依據。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春捂秋凍夏涼冬藏的含義解釋。

春捂秋凍冬藏夏什麼 春捂秋凍夏涼冬藏的含義解釋

春捂秋凍冬藏夏什麼 春捂秋凍夏涼冬藏的含義解釋

春捂秋凍冬藏夏什麼

春捂

春捂秋凍,夏涼冬藏。

氣象專家提醒說,人們在生活中,要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天氣特點,採取不同措施,來應對天氣對自身健康的影響。

春季的特點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忽升忽降,人體調節功能一時難以適應,就容易發生感冒、呼吸道疾病。因而,適度“春捂”能夠避免寒氣入侵人體、有效地防病保健。尤其是春天的清晨與夜晚,氣溫往往較低,應多穿些衣服,蓋厚點的被子。

夏季氣溫高、溼度大、日照強烈,因此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防“火”。夏天人們喜歡避熱趨涼,如飲用冷飲、開空調,風寒可能乘虛而入,所以夏季的早晨吃上一兩片生薑能夠驅寒防溼,增強身體健康。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加大,空氣溼度減小,天氣變化快。所以適宜的“秋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同時,秋天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着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冬季氣溫低,多強降溫、冰凍等天氣。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藏”。另外人們多吃“上火之物”,易出現內熱,所以適當吃一些蘿蔔之類的祛燥食物,對身體會有益處。

專家認爲,天氣能較顯著地影響人們的行爲與心理。研究表明,低溫有利於形成較佳的心理狀態,在高溫或溫度回升時,人的精神狀態則容易產生波動和異常。精神專家研究也發現,當氣溫較高或有暖流入侵時,精神病人起牀徘徊、無法入睡、叫喊罵人、摔打東西的情況顯著增加,正常人也會有程度不同的情緒變化。在陰雨連綿的季節,由於陰雨天氣下光線較弱,人體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濃度相對降低,神經細胞相應開始“偷懶”,人也會變得無精打采、心情鬱悶。

春捂秋凍夏涼冬藏的養生

春捂

1、我們常說春捂秋凍,秋季時節可以適當的凍一凍,不要盲目的給身體增加衣物。專家介紹,這樣做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可以提升機體的免疫力,進而更好的適應冬季的環境。

2、用現代觀點來分析,春捂秋凍這條諺語也是有理由的。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環變化的影響,體內形成了一種生理性散熱和保暖功能。

3、冬天,爲抵禦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現出閉鎖狀態。東去春來,毛孔逐漸從“冬眠”中甦醒過來,皮膚開始活躍了,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使人有“春寒凍人透心涼”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過早地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涼感冒。

4、秋天的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們逐漸添加衣着,以適應外界環境。過早地穿上棉衣,不經適度的寒冷刺激,對健康也是不利的。當然“春捂”和“秋凍”都要因人、因時而宜,而且要適度,不能蠻幹。

5、夏季養生,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天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6、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爲“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爲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7、冬天重視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於老弱病殘者。進入冬天,既有室內外溫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會出現因寒流南下而氣候急劇下降的寒冷天氣。這種急劇下降的天氣,容易使人患上風寒感冒、風溼骨痛、心血管疾病。因此應該重視隨氣候變化而加衣。

8、爲了適應“冬藏”,應該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冬天應該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當然在夜間保證8個小時睡眠的情況下,午睡可以適當減少。

9、一是不主張太早晨練,二是不能運動得“汗流浹背”,以免傷氣,同時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風寒感冒,最好的活動還是散步與打太極拳,不宜進行激烈運動,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嚴寒而做一些超體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