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冬至節氣吃什麼 冬至思鄉食餃子

導語:下週二冬至節氣即將來至,冬至向來是重要的節氣,冬至節氣素來有堪比大過節的說法。冬至食餃子是必須的,而對於那些遠在外地的朋友們,冬至無法回家只能食用餃子以表思鄉之情了,那麼冬至爲什麼吃餃子呢?冬至吃哪些餃子好呢,是素的的還是葷的,或者來一碗葷素搭配的完美營養餃子宴。小編不管如何冬至一定要吃碗餃子,是禦寒暖胃的不二之選呀。

冬至節氣吃什麼 冬至思鄉食餃子


冬至節氣吃什麼:包餃子葷素美味營養搭配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但吃水餃最爲常見。北方說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餃子了吧,冬至吃餃子已經成爲一種傳統,想想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也是極好的(小編飯量大,一般吃兩碗)。

每至冬至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河南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東漢時張仲景任長沙太守,他到處訪病施藥,行醫濟世,深得民心。後來,他毅然辭官回鄉,想爲相親們治病療傷。張仲景返鄉之時,恰逢冬季。

那時,白河兩岸鄉親飢寒交迫,個個面黃肌瘦,其中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見此情景,張仲景急忙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並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式的“嬌耳”。最後將“嬌耳”放在鍋裏煮熟後,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張仲景分發“嬌耳”的這天剛好是冬至。爲了紀念這位懸壺濟世的名醫,後人就學着“嬌耳”的樣子,做成了“餃子”,也叫“扁食”。冬至吃餃子,是紀念醫德高尚的“醫聖”張仲景。當然,在北方冬至吃餃子,不僅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冬日進補的養生食俗。

冬至包餃子的7種方法(視頻

》》》冬至節氣專題(瞭解更多冬至節氣相關常識、民俗、養生)

每年都會有冬至這個日子,大家一如既往的在這一天包餃子、吃餃子,每年都做不同的花樣,三鮮餡的、韭菜肉的、香菇木耳的等等吧,爲了冬天不被凍掉耳朵,也爲了家庭的圓滿和諧和來年的財源滾滾。冬至吃餃子,早已成爲北方人冬天的飲食習俗。如今不少南方人也在冬至吃上餃子啦。如今冬至並沒有古時候那麼濃的節慶氛圍了,但是民間冬至習俗仍然盛行,餃子餡多種多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喜好。不過在冬至這天吃的餃子,大多數人會選擇羊肉餡的。理由是羊肉性溫熱,冬至吃可起到溫陽作用,幫助機體驅寒,還有溫養臟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