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入伏什麼意思 入伏的含義是什麼

資訊2.98W

導讀:夏季的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季節,也是人們最難忍受的時刻。三伏天有入伏也有出伏,具體的還分成了初伏,中伏和末伏,看着這麼多的名詞,估計你要問入伏什麼意思了,那麼入伏的含義是什麼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入伏意思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入伏什麼意思 入伏的含義是什麼

入伏

入伏什麼意思

入伏意思就是進入三伏天,“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因爲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一般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進入伏天后氣候以溫高、低壓、溼度大、風速小爲主,整個人彷彿置身巨大的蒸籠,悶熱難耐。入伏後晝夜溫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所以活動量不要太大;飲食要清淡,不要增加腸胃工作量;注意夏季衛生,避免夏季傳染病;伏天是食物黴變高發期,要注意食物保質、保鮮。

入伏的含義是什麼

入伏含義是進入三伏天。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爲末伏。

入伏什麼意思 入伏的含義是什麼 第2張

入伏

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爲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伏,分爲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這是因爲逐漸夜短晝長,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爲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

入伏注意什麼

1、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着空調,頸椎對着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痠痛等後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着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入伏什麼意思 入伏的含義是什麼 第3張

入伏

2、喝水最怕快

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 100~150 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 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3、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並引發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 10 點到下午 4 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蔔、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儘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標籤:入伏 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