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

資訊3.32W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

導讀:冬至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北方有一句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這一天人們有吃水餃的習俗,相傳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這個傳說可信不可信呢?你知道冬至爲什麼吃餃子嗎?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我們一起往下看看與冬至吃餃子有關的內容。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紀念神醫扁鵲

》》2014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顧名思義,是嚴冬來到的意思。它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習慣在這一天包餃子吃。民間傳說,這一習俗與紀念神醫扁鵲有關。 扁鵲,原名秦越人,戰國初年齊國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縣鄚州鎮)人。他一生“兔疾行醫,周遊四方”,走遍了現今的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地,熱情爲羣衆治病,成爲遠近馳名的醫生。傳說有一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天氣格外冷。人們的耳朵凍得生疼,有的甚至都凍爛了。這一天扁鵲來鄉間爲老百姓醫病,看到這種情況,心裏難受。怎麼辦呢?他就教人們熬“祛寒矯耳湯”,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一齊放在鍋裏煮,煮好後把羊肉和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矯耳”做熟吃。果然,人們吃了“矯耳”飯,喝了祛寒湯,頓時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凍爛的耳朵不久就好了。家家戶戶感激扁鵲,說他是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神醫。這一天正好是冬至節。以後爲了紀念扁鵲,每年冬至都包餃子吃。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現在朋友們都知道冬至爲什麼吃餃子了吧?冬至吃餃子,是對古時聖人的感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